從近期披露的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看,面對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疫情頻發帶來的多重考驗,我市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但值得關注的是,受重點行業增長乏力、部分企業生產下降、產業鏈供應鏈不暢等因素影響,全市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并不理想。
企業是經濟體系的細胞、市場運轉的主體,能不能頂住巨大壓力渡過難關,直接關系著城市能否在全年經濟發展中取得好成績。眼下,促工業、抓發展,首要任務就是千方百計促進存量企業提質增效。
針對當前工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筆者以為,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對標對表、拉高標桿,轉變作風、真抓實干,確保規上工業增加值平穩增長、工業和技改投資增速位次前移。要盯緊抓實工業生產、項目建設、規上企業培育調度工作,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重點要減少下拉因素,認真摸排規上企業生產下降原因,盯住停產半停產企業,分類施策抓幫扶。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困難的企業,通過紓困解難穩住一批。對復產無望的企業,通過僵尸企業處置方式,加快盤活一批。對生產止滑難度較大的企業,該退則退、及時退規,切實減少即期運行下拉因素。各級各部門應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樹立為企紓困解難的服務意識,當好“店小二”,圍繞企業對土地、融資、用工、物流、基礎配套等要素保障需求,做好任務分解,逐一落實。現有存量企業也應務必搶抓機遇,樹立新發展理念,在復雜的外部宏觀經濟環境中扎好根、謀發展、穩進步,進一步做強做大做優。同時,加強與各級各部門主動溝通,用活各種政策,以獲取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和實現企業資產價值的最大化。
總而言之,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落實“一改兩為五做到”要求,著力優環境、穩企業、增信心,以“說到做到、做就做成”的鏗鏘承諾和“開局決戰、起步沖刺”的飽滿狀態,一以貫之優環境、一著不讓抓落實、一鼓作氣掀高潮,切實把精力向企業集中、資源向企業集聚、要素向企業集結,全力跑出發展加速度,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責任編輯 趙文杰 任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