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鎮村干部反映基層“會多會長”之風仍然突出。這些會議不僅占用大量工作時間和精力,甚至占用晚上本該休息時間,一些家距鎮政府較遠的村干部,會后回到家中已是深夜,多少影響了第二天的工作。
召開會議,既是統一思想認識,又是傳達上級精神,部署工作的有效方式。然而,動輒必會,基層干部“會來會去”,工作時間多在會場,占據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過多過雜的會議,使其難以抽身走村入戶搞調研,沉下心來謀工作,靜下心來抓落實。這影響了基層干部履職,更耽誤了基層貫徹決策,分散了推動發展的精力。
召開會議不是目的,重點是把精神傳達到位,任務落實落細,工作及時鋪開。要做到這些,會議不是唯一選項,也不一定是最好方法。有的工作,或者安排部署,完全可以不用會議,甚至一個微信群通知、幾個電話就能解決,何必非得集體而會呢?勞師動眾,不但浪費人力、物力、財力,而且效率不一定高,傳達部署效果不一定好,落實的成效不一定實。
“少開會、開短會。”糾正會風,在一些地方已經迫在眉睫。筆者看來,“少開會、開短會”至少有四個好處:一是可以節約時間;二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有利于領導干部作風轉變;四是有利于改善領導干部和政府形象。
總而言之,開會是布置任務、推動工作的一個有效方式,但關鍵是要開有內容、有效率的會議,很多基層干部每天都被淹沒在文山會海之中,沒有時間去辦實事、解難題。所以,我們提倡要少開會、開短會、開好會,真正讓基層干部從文山會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深入一線,去推動工作,助力發展。
【責任編輯 高小瑩 余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