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近日,上海某物流公司合肥分公司實際負責人未按疫情防控規定履行閉環監管責任,致使中風險地區貨運車輛駕駛員違規出行造成疫情傳播風險,被公安機關給予行政拘留七日處罰。無獨有偶,河南某高校一女生在管控期間私自翻墻外出期間,竟然讓室友代為檢測核酸,在校外感染被確診后導致幾千人被隔離,被立案調查。
管理學有個概念,叫“木桶效應”,是講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筆者認為,疫情防控也是如此,成功與否往往取決于那塊“短板”。
擅離封控區域、隱瞞行程和密切接觸史、不參加核酸檢測、違規聚集、不佩戴口罩……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因違反防疫規定導致自身感染以及疫情蔓延的涉事人員不在少數。這些人就是防疫的“木桶短板”,抱持僥幸心理,誤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殊不知對防疫政策法規毫無敬畏之心者必須付出應有代價。
當前,傳播速度更快、隱蔽性更強、穿透力更大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給防疫工作帶來極大挑戰。“木桶效應”警示我們,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疫情防控,人人有責”不應是一句空話。
思想上擰緊“發條”。“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要深刻認識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每個人都是群防群控鏈條中重要一環,只有人人自覺扛起依法規范防控責任,自覺對“盲目樂觀”說“不”,防控網絡才能織密、織緊,才能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行動上堅決有力。暫時的不便,是為了以后的更大方便。不論是公共場所雙碼查驗、積極參加核酸檢測、符合條件的人群積極接種疫苗、不去涉疫地區,還是日常生活中的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扎堆不聚集,只要每個人把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堅持下去,把守護健康的衛生要求貫徹下去,不做疫情防控“木桶短板”,就一定能夠贏得疫情防控最終的勝利。
【責任編輯 高小瑩 余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