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這是書的節日,也是讀書人的節日。
當今時代,信息爆炸,潮涌而來,種種現代傳播媒體在拓展人們視野的同時,也深刻革新著我們閱讀的方式。閱讀,不只是在墨香的氤氳中。當技術的變革帶來了閱讀方式的革新,我們更沒有理由不讀書。造紙術的發明讓閱讀更便捷,印刷術的發明讓閱讀更普及,數字技術則創造了書刊的新形態,催生了隨時隨地隨心的自由閱讀方式。技術的升級正在讓書本掙脫時空的局限,不斷刺激讀者的閱讀意愿,提升閱讀體驗,滿足個性化需求。因此,我們要學會在手機、電腦、收音機等終端前,選擇與之適應的方式去閱讀。
《2020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我國人均電子書閱讀量9.1本。不論是城鎮還是鄉村、老人或孩童,隨時隨地閱讀正融入日常生活。對于國民閱讀率歷來就比較低的中國,也許用這種相對廉價便捷的閱讀終端去讀一些內容基本良好的文字,使得大眾從不讀到讀,從讀之甚少到讀之較多,并不失為一種相宜的閱讀方式。對于我們普通讀者而言,在擁擠的上班公交車上,捧讀手機實在要比捧一本書方便得多,能在碎片時間里讀一些值得一讀的碎片文字,也是一番難得的用功。倘若我們讀了一些短小碎片后,發現了一本好書,引起了興趣,閑暇下來再去深讀整本書,更是相得益彰的事情。再有,移動互聯網閱讀在我們生活里如此普及,也許這就是最適宜的閱讀。
當下,就是要引導人們利用現代化、便捷的方式自覺閱讀,養成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個人文化素養和全民思想素質。要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使革新閱讀作為提升自己的有效手段,把閱讀融入血液中,使閱讀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閱讀吧!不僅在“世界讀書日”,而是在生活中的每一天。
【責任編輯 高小瑩 張子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