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它的校長。隨著新時代到來,社會、家長、學生對學校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在這一背景下,對一校之長也提出了更高標準。
12月10日,相山區為42位新聘校長頒發中小學校長職級聘任證書,標志著我市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突破、階段性成果。校長不再是一個職務稱謂,強化了其專業性,轉變為一個職業。這對校長的個人綜合素質、管理領導能力有了更高、更專業的要求。
作為中小學教育體系的直接“掌門人”,校長職級評審評出了什么?
在《相山區關于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的實施方案(試行)》中,既規定了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注重實績、群眾公認等基本條件,以及學歷、專業技術職務、校長崗位工作經歷等方面的要求,又明確了評審辦法、待遇兌現。
筆者認為,這就樹立了中小學校長重實干、重業績的評價導向,讓更多校長明確了工作方向,工作有壓力有動力,有主動性有成就感。同時,也為有能力有熱情,想做事、會做事、能成事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嶄露頭角的機會,獲得了更廣闊的施展空間,從而實現學校和校長的良性發展。
校長作為學校的一把手,首要任務是為師生提供優質的發展環境和教育資源。可在現實中,有的一門心思做學問當專家,有的則把“校長”作為個人晉升跳板,對學校發展、師生成長造成了糟糕影響。相山區中小學校長職級實行動態管理,不僅有年度考核、目標考核,還有職級考核,考核合格兌現津貼,不合格的不享受職級津貼,更甚會被取消校長職級。
完善的“退”機制,讓履職優劣大不一樣。這就把校長與學校辦學業績掛鉤,倒逼校長自加壓力提升政治素質、管理能力和專業水平,促進校長與學校共同成長,從而適應和促進中小學教育健康全面發展。
實踐證明,基礎教育要發展,建設和管理好一支高素質、高質量的中小學校長隊伍尤其重要,推行校長職級制則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
【責任編輯 高小瑩 張子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