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起,《淮北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當天上午,我市交警依據條例查處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開出了全省第一張針對電動車駕駛人不戴頭盔的罰單。消息一出就引起不少市民熱議。大多數市民為此拍手叫好,但也有個別市民覺得這是“小題大做”。小小頭盔看似不起眼,對于交通安全卻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別把不戴頭盔當成一件小事。
當下,因電動車經濟、便捷,遇到上班、接送孩子上下學、去菜市場買菜等情況,騎電動車有時比開車還要方便。越來越多的電動車穿梭在大街小巷,然而由此帶來的安全事故也屢見不鮮,佩戴頭盔成為避免事故的一道重要防線。經過公安交管部門的集中整治,如今不戴頭盔的人少了很多,但有些人依舊我行我素,拿生命做賭注,覺得戴頭盔只是件可有可無的小事。
從安全角度來說,騎電動車不戴頭盔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頭盔對于電動車駕駛人來說,就如同于機動車駕駛人所系的安全帶,是駕駛人的一道生命安全防線,應當正確佩戴。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頭盔可吸收撞擊力,起到緩沖、減震的保護作用。在事故發生的瞬間,頭盔可能就是“救命盔”。因此,行車上路,養成良好的交通安全習慣是對自己、對社會最大的負責。
從法律意義上看,騎電動車不戴頭盔是對交通法規的一種漠視。其實,電動車駕駛人佩戴頭盔不僅是社會公眾應當掌握的交通安全常識,也已寫入條例中。已經實施的《淮北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明確規定,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及乘坐人員應當佩戴安全頭盔。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和乘坐人未佩戴安全頭盔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騎電動車戴頭盔遠未成為一種日常習慣和行為自覺。
佩戴頭盔看似事小,實則“關乎重大”。但全社會交通安全習慣的養成并非朝夕可成,還需久久為功。如今,隨著《淮北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的實施,以違法成本倒逼公眾重視佩戴頭盔,無疑是最有力的舉措。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希望每位電動車駕駛人都能自覺佩戴頭盔,讓安全頭盔成為文明出行的標配。有關部門也應立足實際,加大交通安全知識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提升宣傳效果。在嚴格依法執法的同時,注重人性化執法、理性執法、柔性執法,注重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統一,讓交通安全習慣不斷深入人心。
【責任編輯 趙文杰 任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