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里短、鄰里糾紛,看似小事,對老百姓來說卻是生活中的“大事”;派出所、基層公安,看似小單位,卻是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陣地。如何讓老百姓感受到人民公安“解民憂”的溫暖力量,臨渙派出所交出了這樣一份答卷——以茶為媒,當好“解憂人”。
到茶館喝茶說事論理在臨渙鎮已有600多年傳統。臨渙派出所把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到了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公安實踐中,花心思、下功夫,成立了“平安茶室”,民警們化身“解憂人”,化解矛盾、開展關懷。氤氳的茶霧中、淡淡的茶香間,老百姓可以訴說滿腹惆悵、嘮嘮柴米油鹽,也可以共飲一杯茶握手言和。
一方茶室里,樁樁件件皆為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臨渙派出所全體民警輔警深知,當好群眾的“解憂人”既要有真心誠意,也要講方式方法。不搞虛情假意、不做表面文章,以情動人、巧用“土話”,用群眾易于接受的方法開展調解工作、化解矛盾糾紛,辦的雖然是“雞毛蒜皮”事,保的卻是“萬家燈火”明……漸漸地,這方茶室里,公安服務變得更精準、更高效了,警民魚水情也更深、更濃了。
人民滿意是一條走不完的路,群眾工作是一本寫不完的書。以“一杯茶”暖人心,以“解憂人”辦好為民事,臨渙派出所里的為民故事還會一直講述,新時代“楓橋經驗”臨渙樣板還將不斷升級。
【責任編輯 王偉 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