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杜集區朔里鎮朔南社區的紅蚯蚓養殖基地再次迎來了大豐收。12月19日,在朔南社區的蚯蚓養殖大棚內,養殖戶楊蕃忙著檢查大棚氣溫,準備采收蚯蚓外銷。
在紅蚯蚓養殖基地,只見50個大棚絕大多數早已披上保溫被,工人正開著專門的喂料車穿梭在大棚內,將配制的牛糞等蚯蚓養殖飼料均勻地撒在養殖隴上。朔南社區黨總支書記陳天理等人和楊蕃一起,在大棚內仔細檢查,扒開一壟壟飼料層,泥土中露出大量的紅蚯蚓在不停扭動。楊蕃將蚯蚓捧在手上,認真觀察其長勢。看到蚯蚓已達到商品標準,與大家一起高興地盤算著這季的收成。
蚯蚓是一種中藥材,它在中醫里被稱為“地龍”,有退熱、止痙、平喘、活絡、利尿等功能。蚯蚓中可提取出有抗凝血和溶栓作用的成分蚓激酶,以及營養價值高的地龍蛋白等,可用于心腦血管、中風等疾病的治療。同時,紅蚯蚓又是釣魚常用的飼料,市場需求非常大。今年以來,朔南社區通過認真考察調研后,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大膽引進蚯蚓養殖項目,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方式,成立蚯蚓養殖合作社,引導村民通過土地、資金等方式入股,共建設50余個養殖大棚以及一些露天養殖場。蚯蚓養殖需要大量糞源作為飼料原料,大棚和露天養殖場土地還要通水電且方便排水。社區積極協調水電設施,幫助解決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很快第一批蚯蚓喜獲豐收,在垂釣市場受到歡迎。隨后,合作社加大養殖規模,目前養殖大棚和露天養殖場已擴大到100余畝。
蚯蚓養殖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壯大了朔南社區集體經濟,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居民在養殖場上班,工作很輕松,不僅可以掙工資,還能照顧家庭。同時,蚯蚓養殖還實現了生態循環發展。養殖場每年可處理大量牛糞,有效解決養牛產業中的畜禽糞便污染問題,而蚯蚓糞肥料也是優質有機肥,實現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朔南社區黨總支書記陳天理介紹,到今年年底,這個合作社可增加社區集體經濟收入約20萬元,村民可領取分紅13萬余元。下一步社區將擴大養殖規模,引進蚯蚓加工項目,進一步補鏈延鏈,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同時,增加居民收入,把小蚯蚓做成助力鄉村振興的大文章。
記者 馮冬梅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