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活動室真是幫俺們解決了大問題!”3月18日,在杜集區朔里鎮葛塘村的朔里鎮第二代表小組活動室內,幾位村民與人大代表一起又談起了新修溝渠的維護問題。
朔里鎮人大結合工作實際,將“家室站點”建設作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前沿陣地,通過一個個精心打造的站點回應群眾的訴求,讓基層治理煥發出新的活力。
打造家門口的“議事廳”
在葛塘村的朔里鎮第二代表小組活動室內,村民和代表們圍坐一起,暢所欲言,聊著自己遇到的煩心事和難題。村民們笑稱這是家門口的“議事廳”。
原來村里有一條年久失修的灌溉渠,每到農忙時節,灌溉問題就成了村民們的難事。村民葛大爺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和幾位村民來到第二代表小組活動室,向人大代表說明了情況。人大代表迅速行動,組織召開了村民代表議事會,最終形成了一個綜合方案:先由村里自籌一部分資金,同時向鎮政府提交經費申請報告。
在后續的實施過程中,第二代表小組全程跟進。從聯系施工隊,到監督工程質量,每一個環節都有人大代表參與。幾個月后,灌溉渠修繕一新,清澈的水流重新流入農田。葛大爺激動地說:“沒想到‘議事廳’真幫大家解決了大問題!”
激活社區治理“神經末梢”
這幾天春暖花開,朔南社區武樓廣場上,老年人多了起來,大家一談到廣場的成功改造,紛紛為人大代表孫冬冬點贊。
原來,孫冬冬從朔南社區人大代表聯絡點了解到,社區計劃改造武樓廣場,但改造方案初稿公布后,部分居民認為改造沒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需求。
孫冬冬第一時間在聯絡點發起了一場小型的居民意見征集會。大家圍坐在一起,各抒己見,有的建議增加無障礙設施,有的希望設置更多的健身器材,供老年人使用。孫冬冬將這些意見整理后,反饋給了社區。社區高度重視,重新組織設計單位、施工方和居民代表進行協商。經過多次溝通和修改,最終確定了新的改造方案。
如今,武樓廣場改造工程順利完成,面貌煥然一新,老年人很是滿意。
架起政府與群眾的“連心橋”
朔里鎮為民服務中心作為面向全鎮居民的綜合性服務站點,在政府與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這里不僅辦理各類行政審批事項,還承擔著收集群眾意見、反饋政府工作的重要職責。朔里鎮第一代表小組活動室就坐落于此。該活動室入選全省首批人大代表活動室規范化建設示范點,成為聯系群眾、服務民生的前沿陣地。
代表小組活動室門口張貼社情民意收集“二維碼”,群眾掃碼就可以點對點找到人大代表,交心互動、建言獻策。2024年以來,通過“線下+線上”“進站+掃碼”“固定+流動”等形式,累計征集民生實事項目意見建議93條。鎮人大主席團將收集上來的意見建議分類整理,票決通過礦業社區幸福村健身廣場、沈集村土樓巷道硬化、朔北社區巷道硬化等民生實事項目。
目前,朔里鎮著力打造以鎮第一代表小組活動室為核心,矬樓、葛塘兩個片區的代表小組活動室為主體,其余11個村(社區)代表聯絡點為補充的網格化聯絡體系,使代表與群眾心連心,實現“小站點”撬動“大民生”。
記者 馮冬梅 通訊員 段飛 陳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