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杜集區南山村的山上早已綠樹成蔭。桃花洞邊的核桃林下,今年種植的艾草隨風飄出陣陣清香,吸引著眾多游客在此拍照。不遠處,南山漢文化博物館里,一群游學的孩子正在家長們的陪同下,在“盛世華章”展廳感受漢風千年遺韻。近年來,南山村始終聚力農文旅融合發展,唱響了鄉村振興的協奏曲。
南山村地處我市東部山區。近年來,該村以“農”為出發點,在石質山上植樹造林,種出了成片的核桃、杏、桃、石榴等雜果林,曾經的石質荒山如今變成了“金山銀山”。南山村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依托豐富的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今年,村里決定在山林間栽種艾草,以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南山村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村集體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統一規劃種植區域、提供技術支持、組織銷售服務,帶動村民積極參與種植。目前,該村已發展林下艾草種植面積達200余畝,形成了規模化種植的良好態勢。艾草種植不僅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穩步增長,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也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拍照打卡。同時,南山村還積極引導村民利用山坡及平地大力發展草莓、西瓜、葡萄等土特農產品采摘園,打造集種植、采摘、休閑、觀光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目的地。良好的生態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走進鄉村、了解鄉村、愛上鄉村,從賞梅花、杏花、桃花、油菜花,到采摘草莓、杏、桃子,在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的同時,也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南山村還厚植文化底蘊,著力挖掘歷史文化和鄉土文化,積極推動項目建設,通過農文旅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依托南山漢文化博物館和南山長壽文化,大力打造出“南山廟會”“漢韻南山”“端午茶”等一批特色文創IP,先后舉辦抱元洞民俗廟會等活動,吸引周邊眾多游客前來休閑游玩。南山村還通過招商引入生態農業旅游公司,共同打造“南山的院子”項目。盤活250余畝土地,村集體通過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逐步完善旅游產業配套設施,建成集旅游觀光、教育研學、企業團建等場景于一體的綜合性文旅產業示范區。如今這處集休閑、養生、研學、采摘為一體的生態南山項目,已建成卡丁車、彩虹滑道、蹦蹦云、“重走長征路”等體驗基地,吸引了眾多市民和單位前來打卡體驗、開展團建活動,帶動一批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成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
記者手記: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杜集區南山村立足本地特色資源,堅持石質山造林,在山上大力發展林果經濟和林下經濟,并把豐富的生態資源轉變為旅游資源,昔日荒山如今變成“金山銀山”。南山村還通過引導和發展草莓、葡萄等特色大棚種植,讓大批市內外游客享受采摘樂趣,村民實現增收,進一步促進農旅融合發展。
南山村充分發揮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厚植文化底蘊,唱響傳承時代曲。在依托南山漢文化博物館的基礎上,充分挖掘、保護和傳承本土特色的長壽文化,精心打造“長壽亭”“老壽星雕塑”“漢明風格石板水街”等景觀,推動“南山的院子”等農旅融合項目建設,建成集旅游觀光、親子游樂、教育研學等場景于一體的綜合性文旅產業示范區,“南山廟會”“漢韻南山”“端午茶”等一批特色文創IP深受游客青睞,不斷豐富鄉村振興的文化內涵,讓人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記者 馮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