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圍繞種業發展問題專訪了市委書記汪華東,并將專訪內容整理成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25年第6期?,F全文轉載,以饗讀者。
安徽淮北濉溪縣是國家區域性小麥良種繁育基地。這里“盛產”制種能手。全縣共20多萬戶農戶,6萬戶制種;每4畝地中,就有1畝制種。這里每年向全國輸出良種達5億多斤,能滿足黃淮海地區2000萬畝供種需求。這些成績的背后是大家的互相奔赴。
農民每年增收1億元
現在是初春,大家到我們淮北濉溪縣,能看到集中連片的冬小麥,郁郁蔥蔥,長勢喜人。再過幾個月,商家會涌到這里,搶購小麥種。這些車輛來自全國各地,牌照不同、型號各異,鎮子里像是開了卡車車展。
獨特氣候造就獨特優勢。濉溪冬天嚴寒、春天倒春寒、夏天易旱澇,這種氣候相當于為種子做了“壓力測試”。在這里繁育出的種子,適應能力更強,在優越的氣候環境中,多數都能高產穩產。除了上述特點,這里降水分布合理、無霜期較長,在濉溪制種,成本較低。
我們已經育成農作物新品種52個,其中小麥和大豆分別是25個和18個,有14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推廣?!板∽诸^”系列小麥新品種,有著高產穩產和抗逆性強的共性?!板?216”是這里第一個自主研發的小麥國審品種,畝產量和抗病性,超過了同時參試的其他41個品種。在國家黃淮南片小麥試驗中,“濉1216”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濉1309”小麥新品種,抗寒性好、抗倒伏能力強,受到農戶的高度認可,累計推廣面積達1000多萬畝。
一個作物新品種的誕生,要歷經10年左右的悉心培育,還需要科研人員、農技員和農民共同努力。大豆制種中,科研人員測量灌漿進度,如果發現同比放緩的情況,他們就要采取超常規的田間管理措施,促進灌漿進度,達到增產目的。農民噴灑葉面肥,也要選擇合適時機。這些都需要科研人員和農技員指導農民完成。
濉溪縣面積不大,卻有25家制種企業,其中2/3是民企。這些企業負責人懂農業、善經營,走出去、引進來,帶領企業在摸爬滾打中做強做優。永民種業歷經20多年,從專賣種子到與高校合作,承擔國家和安徽省的新品種選育項目;10多年前,柳豐種業還是個農資門市部,從買斷種子生產經營權到自主選育,現在已有兩個小麥種子通過國家審定。
我們還借助外部智慧發展。2024年4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東與魯研種業共同組建生物育種工作室,雙方合作選育高產、廣適型新品種;永民種業與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合作選育推廣淮北地區雙抗小麥新品種;柳豐種業等企業在海南三亞市南濱農場建立南繁育種基地,開展玉米、大豆種子的加代選育,縮短了育種年限,提高了育種效率。
制種帶動農民增收。與種植糧食相比,制種畝產高價格優,每年可帶動全縣農民增收超1億元。
種子質量合格率99%
育種制種需要良好的環境,濉溪發展種子產業,同樣需要良好的營商環境。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種子質量一定要保證。這里農作物種子質量抽查合格率,多年穩定在99%以上。
假種子危害巨大。假種子可能會造成農戶減產或絕收。農戶發現種植的是假種子時,基本已經無法挽回損失,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和種植時間。他們會對種子市場失去信心。如果一個地域大面積耕地絕收,可能釀成嚴重后果。假種子泛濫,還會損害正規種子企業的聲譽和利益。
濉溪嚴厲打擊侵權套牌、制售假劣種子的違法行為。一商家銷售小麥種子,標稱是“永優麥8838”,實際是“淮麥33”,這兩種小麥抗寒性和抗倒性都不一樣,適宜種植地域也有區別,被判定為假種子;一經營戶售賣標稱“弘展898”玉米種子號,經檢測與另一品種的玉米種子“極近似或相同”,相關部門判定為假種子。對這樣的違法行為,執法部門沒收了假種子、違法所得,同時罰款,并向公眾公開,以案釋法。
濉溪財政補貼良種繁育企業。從品種審定、農機補貼等方面支持種業發展,設立種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種業公司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產學研合作等。包括前述永民種業和柳豐種業,這里有4家高新技術種業企業,還打造了集中連片的良種繁育基地,提升制繁種過程專業程度。
行業協會同樣功不可沒。濉溪縣種子協會制定行業標準、規范行業秩序,發揮聯農帶農作用。在種子協會牽頭協調下,當地種業企業聯繁聯銷,不斷做大種業蛋糕。
濉溪制種帶動了當地糧食產業鏈,面粉、燙面、面皮和方便面成為熱銷產品,還帶動了淮北糧食生產。截至2024年,淮北市已實現糧食“二十一連豐”,小麥單產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連續7年全省第一。
我們也要直面不足。與一些制種強縣相比,濉溪育種的資金支持力度相對較小、創新基礎薄弱,有的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少、缺乏領軍人才,這都是我們要陸續補上的短板?!胺N業振興”已經連續數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政策鼓勵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我們誠邀創新投資以及科研人員,助力濉溪,大家一塊做強種子“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