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我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市錨定“工業強市”戰略目標,以產業轉型升級為核心,以企業梯次培育為重點,以提升服務水平為抓手,統籌推進制造業提質煥新,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打造皖北地區高質量發展新高地注入強勁動力。1—4月,全市制造業累計增加值增長6.4%,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2個百分點。
聚焦產業轉型升級
激活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我市堅持推動傳統產業煥新,持續激活發展動能。
強化創新驅動引領。引導企業對標研制,促進產品迭代升級,累計培育“三首”產品66個。合眾機械獲評工信部質量提升典型案例,曦強乳業獲評工信部“數字三品”優秀案例。中芬機器、合眾機械等4家企業的5項產品成功入選2025年第一批安徽省新產品名單,入選數量并列全省第4、皖北第1。
突出智改數轉賦能。樹牢“數字化是傳統產業發展新賽道”意識,大力推進“智改數轉網聯”。全市已實現工業園區5G網絡全覆蓋和工業園區固移融合“雙千兆”虛擬專網。臨渙選煤廠入選工信部5G工廠名錄,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全省第5位,現有國家級優秀智能制造場景1個、省級智能工廠8家、省級數字化車間44個。
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構建“國家—省—市”三級綠色工廠梯度培育機制,引導企業按照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等要求,開展綠色工廠創建活動。全市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2家、省級綠色工廠26家、市級綠色工廠49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示范企業2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1家。
聚焦企業梯次培育
壯大創新主體規模
我市通過深入實施優質企業梯次培育工程,以規上工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鏈主型企業為重點,分層分類構建“初創—成長—龍頭”全鏈條培育體系,全力壯大創新主體規模,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動態調整更新年內計劃入規企業培育庫,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要素供給,每月實地走訪服務,開展申規輔導培訓,1—4月,全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2家。
建立“優質中小企業動態培育庫”,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現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94家、創新型中小企業308家。動態遴選百億、五十億、十億級企業,加快培育鏈主型企業。1—4月,20家重點培育企業累計產值增長15.3%。
聚焦服務能級提升
優化企業服務生態
作為企業“娘家人”,市工信局聚焦訴求響應“零時差”、要素保障“不斷鏈”、政策人才“雙賦能”,創新構建全鏈條、立體化企業服務生態。
在企業訴求收集辦理方面,今年2月以來,通過市領導聯系服務企業、“新春大走訪”活動等渠道共收集企業問題訴求70個,已辦結62個,正在推進辦理8個。
在供需對接與要素保障方面,編制上線《淮北市規上工業企業產需信息匯編》,收錄581家規上企業的2400種產品、1800項采購需求。2024年以來,舉辦新能源產業鏈專場、礦用裝備等供需對接活動24場,達成產業鏈上下游合作100余項。升級“金融服務”線上平臺,集成15家金融機構28項產品,累計舉辦融資對接活動15場,達成融資合作10.5億元。
在政策宣貫與人才培訓方面,編制《淮北市惠企政策白皮書(2025年版)》,系統梳理各項惠企政策201條,并同步至市企業服務中心網站,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政策宣貫服務。打造“淮商大講堂”“長三角對標學習”培訓平臺,累計開展專題講座31場,參訓企業家超2000人次。
記者 鄒晨光 通訊員 黃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