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烈山日新月異的變化,及烈山對產業轉型升級和人才的渴望。”2月7日,在烈山區召開的全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中國礦業大學教授朱春宇作為新聘請的“人才顧問”在交流發言中壓軸,他深感榮耀與振奮,“我愿竭盡所能,履行好職責,做好烈山區人才政策的‘傳播者’、人才活動的‘組織者’、人才意愿的‘收集者’,為烈山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2月7日上午,這場隆重熱烈的烈山“新春第一會”聚焦人才,表彰優秀“人才顧問”、科技創新先進企業等,并為6名新聘請的“人才顧問”頒發聘書。現場,主持、交流發言、宣讀表彰及講話中,“匯聚人才”“招引人才”“禮遇人才”“服務人才”……“人才”這一關鍵詞高頻次出現。
青青梧桐樹,自有鳳凰棲。從擁有全市培養博士數量最多的烈山鎮鳳凰社區,到在長三角先發地區建立4個駐外人才聯絡站和首個區級“人才飛地”,再到2.5萬平方米人才公寓投入使用……育才、愛才、重才、惜才始終是烈山的精神與胸懷。近年來,通過厚植人才沃土、筑好優秀人才“反哺巢”和全面發揮區域高校資源優勢,烈山區經濟發展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2024年,烈山區科技創新氛圍日益濃厚、能力持續提升、成果競相迸發。成功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1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8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9.4%。簽訂合作協議6項,技術合同交易額23億元,登記科技成果10項。招商引資取得顯著成效,營商環境得到持續優化。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8個,10億元以上項目2個。盤活低效閑置用地563畝,工業用地實現100%“標準地”出讓,畝均稅收12.4萬元,超全市平均2%。外貿進出口增幅居全市第一。工業經濟穩中有進,轉型步伐持續加快。始終保持“工業強區、產業興區”戰略定力,以工業經濟之“進”促進經濟大盤之“穩”。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7%,全市第二,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與此同時,會議還對打造高素質干部隊伍提出了相關要求,深化目前已有的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組合拳”、拓寬干部成長通道、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結合等舉措,進一步強化勤廉并重導向,營造敢闖敢干、善作善成氛圍。
“讓我們在新征程上一馬當先干起來,率領‘一班人’、帶動‘一層人’、影響‘一群人’。牢牢把住發展的‘方向盤’,把干事創業的‘油門’踩到底!”區領導的講話擲地有聲。臺下掌聲一次次響起,肯定、慶祝、鼓勁、期許交融。
人才必定是堅定的行動派、實干家,奮力把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的“大寫意”轉化為貫徹落實的“工筆畫”,這是烈山區干部群眾的心聲,更是時代強音。
記者 于曉 通訊員 鄧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