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烈山區烈山鎮洪莊村的移風易俗宴會廳熱鬧非凡,一場簡約溫馨的婚禮正甜蜜上演。這個300平方米的場地已成為“網紅”婚宴地,檔期排至6月。如今的洪莊村,早已不是往昔模樣,它歷經從“煤礦村”到“文明村”的產業轉型,打破“人情債”,建立起“新風尚”,完成從“面子光”到“里子實”的文明蛻變,走出了一條令人矚目的鄉村振興之路。
從“煤礦村”到“文明村”:復合發展鋪就富民路
曾經的洪莊村因煤而興,但隨著2012年洪楊煤礦關停,村集體一度陷入債務危機。面對困境,村黨委以“黨建固本、經濟強村”為引領,探索出“產業帶動、資產經營、服務創收、股份合作”的復合發展路徑。通過盤活集體資產,建設節能溫室、魚塘等現代農業設施,引入文化創意產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低谷時的不足百萬增至2024年的242.8萬元。村民不僅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增收,還能在村辦企業中獲得分紅,真正實現了“戶戶有產業、人人有事干”。
經濟的發展為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支撐。村黨委將集體收入的10%用于民生工程,先后建成文化禮堂、移風易俗大廳、愛心超市等設施,并常態化開展技能培訓、文化下鄉等活動,讓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從“人情債”到“新風尚”:移風易俗點亮文明燈
針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洪莊村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制度約束立規矩。修訂村規民約,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寫入條款,明確宴席標準、隨禮金額等細則,并通過紅白理事會監督執行。村民辦宴需提前報備,違規者取消評優資格。
硬件保障優服務。投資52萬元建成的移風易俗大廳可容納15桌宴席,提供“一站式”服務,村民只需支付200元少量費用即可使用餐具、音響等設備。自2019年啟用以來,累計為村民節省開支超百萬元。同時,建設了洪莊陵園,傳承優秀殯葬文化,倡導厚養薄葬理念。
積分激勵促參與。設立“幸福超市”,村民參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可獲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截至目前,累計兌換積分超1萬分,形成“做好事、掙積分、享實惠”的良性循環。
村民李大姐感慨:“以前隨份子壓力大,現在大家都按標準來,輕松又自在!”移風易俗大廳的電子顯示屏上,一組數據格外醒目:2024年村民辦宴平均支出下降30%,矛盾糾紛減少20%。
從“面子光”到“里子實”:文明實踐浸潤百姓心
在物質富裕的基礎上,洪莊村以文明實踐涵養鄉風文明。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常態化開展“四季村晚”“我們的節日”等活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環境整治、助老幫扶;評選“好媳婦”“五好家庭”,用身邊榜樣帶動崇德向善。如今,村內道路整潔、綠樹成蔭,文化墻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孝老愛親”等標語與村景相映成趣,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我們以‘富民’為基,以‘鑄魂’為本,讓村民既鼓了錢包,又提了精神。”洪莊村黨委書記王有明自豪地說。如今的洪莊村,已從昔日的“明星礦區”蛻變為全國文明村鎮,走出了一條產業興、生態美、鄉風淳的鄉村振興之路。這一經驗也為淮北乃至全省的鄉村治理提供了可借鑒的“洪莊樣本”。
記者于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