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烈山區市場監管局以地理標志保護為抓手,挖掘特色資源、強化品牌建設,推動“塔山石榴”“黃營靈棗”“和村蘋果”等地理標志產品從“土特產”蛻變為“金招牌”,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資源稟賦深厚,品牌矩陣初成。烈山區依托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農耕傳統,孕育了豐富的特色農產品。2012年,“塔山石榴”率先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以“籽粒飽滿、甜酸適口”享譽江淮;2018年“黃營靈棗”、2019年“和村蘋果”先后斬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后者于2021年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形式審查,品牌體系日益完善。目前,三大地標產品已成為展示烈山現代農業的“金名片”。
全鏈精準服務,夯實保護根基。烈山區市場監管局組建專班深入和村、黃營村等地,走訪種植大戶與合作社,挖掘產品歷史文化內涵,累計整理地方志、民間傳說等資料30余萬字,為申報工作筑牢根基。在規范管理上,建立專用標志使用“白名單”,截至2024年12月,“塔山石榴”專用標志使用企業達31家,“黃營靈棗”“和村蘋果”各1家,全部納入信用分級管理并簽訂承諾書,標志使用規范率達100%。
多維保護創新,筑牢品牌壁壘。常態化開展地理標志保護專項行動,結合“春茶保護”等專項整治,通過入戶宣傳、電商平臺巡檢、設立投訴專線等方式,嚴查侵權假冒行為,近三年累計查處相關案件5起,形成“保護有力、發展有序”的市場環境。同時,積極爭創省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塔山石榴示范區申報已進入籌備階段,有望通過集聚產業資源,打造“種植+加工+文旅”全產業鏈。
融合發展破題,激活鄉村動能。以地標產品為紐帶,烈山鎮依托四季榴園景區,建成集采摘體驗、民俗文化、生態旅游于一體的農文旅融合項目,年接待游客超60萬人次,帶動周邊2000余農戶增收。2024年舉辦2場地理標志專題培訓會,邀請高校專家、行業協會授課,覆蓋從業人員200余人次,從“知產”到“資產”的轉化路徑愈發清晰。
如今,烈山地理標志產品年產值突破4.83億元,成為強村富民的“聚寶盆”。區市場監管局將繼續深耕品牌培育與產業融合,讓更多“烈山味道”走向全國,為鄉村振興書寫新的篇章。
記者 朱冬
通訊員 馬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