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區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機關黨建與人大業務深度融合體制機制,成功創建“黨旗引領雙崗建功”黨建品牌,用黨建引領,以品牌賦能,著力豐富代表履職實踐,不斷提升代表履職質效,以高質量代表工作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
厚植底色,引領黨建新航程
2022年3月,聯合區委組織部在5個區級代表小組試點把“支部建在人大代表小組上”,明確組織設置、功能定位、日常管理、組織生活、作用發揮、機制保障等內容要求,充分發揮閉會期間黨員代表作用,打通人大黨建“最后一公里”。
經過一年實踐,2023年6月打破代表層級限制,以轄區為單位,靈活設置代表小組功能型黨支部15個,覆蓋轄區17個代表活動小組343名中共黨員,176名非中共人大代表相應編組列席功能型黨支部活動,搭建起閉會期間新型的代表管理體系。
突出特色,探索履職新模式
突出代表工作“5+4”主題實踐內容,充分激發代表小組黨支部中黨員和代表的工作熱情。人大代表“5個1”,即每月反映一次社情民意、每季接待一次人民群眾、每年走訪一定數量的人民群眾、每年提一件議案建議、每名常委會組成人員每年聯系一定數量一線人大代表。代表小組“4個1”,即每季度開展一次活動、固定聯系一個國家機關、定點聯系一個村(居)、每年為群眾辦理一定數量的實事。功能型黨支部緊緊抓住代表活動主題開展系列黨的活動,使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筑牢功能型黨支部的堅強堡壘。
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強化中共黨員代表及非中共黨員人大代表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民主法治建設理論的學習,改變以往只注重法律法規學習的傳統。成為收集社情民意的前哨站。有了黨員示范帶動,讓代表聯系選民制度更好落實,每名人大代表聯系6至7戶選民,每年實地聯系、走訪選民不少于4次,代表與群眾的關系更加緊密。
依托履職平臺和信息化應用,實現群眾與代表之間的聯系零距離,接收社情民意實現零時差,真正做到讓人民群眾隨時找得到人、說得上話、辦得了事。2024年全區各級人大代表提出社情民意2907條,辦結率達80%以上,有效回應群眾關切,把群眾呼聲變成點贊的掌聲。
記者王守明通訊員楊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