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區將做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來抓,堅持源頭治理、疏堵結合、以疏為主、以用促禁,實現了由單一利用到綜合利用、循環利用多元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并不斷持續鞏固和發展,努力守護碧水藍天的優質生態環境。
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成立以區分管領導為組長的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上下齊抓共管、部門區域聯動、綜合利用協調推進的工作格局;制定實施了《烈山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方案》,明確了秸稈綜合利用標準等相關要求,進一步提高群眾參與秸稈利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強化宣傳引導,營造社會氛圍。通過召開專題會、張貼宣傳標語等多種方式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要意義;幫助農民算好秸稈利用的成本賬、增收賬和生態賬,進一步激發廣大農民群眾支持參與秸稈綜合利用的積極性。僅2025年發放各類秸稈綜合利用宣傳資料5000余份,懸掛條幅180條,深入田間地頭宣講7場次,出動循環流動宣傳車輛200余臺次,形成“人人廣泛參與、群眾自覺行動”的良好氛圍。
狠抓綜合利用,構建多元格局。全力推進秸稈機收粉碎還田,將秸稈粉碎還田作為當前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渠道之一;鼓勵規模化養殖場與種植大戶簽訂秸稈收購利用協議,實現過腹還田、種養循環;推廣秸稈粉碎壓塊等技術,加快秸稈能源化利用步伐;廣泛開辟秸稈利用新渠道,引進原料化利用等利用新技術,拓寬秸稈利用領域。
強化政策支持,注入利用動能。按照農機補貼實施方案,落實各項農機補貼政策;積極推行秸稈青貯、黃貯、揉絲、固化成型等技術,對引進秸稈綜合利用有關項目的企業和技術示范戶,在政策等方面給予扶持。
目前,2025年全區午季秸稈綜合利用取得顯著成效,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約23.1萬畝,秸稈理論產量15.5萬噸,可收集利用量12.8萬噸,綜合利用量12.1噸,綜合利用率達94.5%,全區大氣質量持續向好,切實保障了轄區生態環境質量。
記者 于曉 通訊員 高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