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數據顯示,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79萬人,同比增加21萬人。在新的經濟形勢和社會背景下,創業逐漸成為青年學子的一種職業選擇方式。青年人思維敏捷、勇于探索,具有創業熱情、創新動力,發揮利用好這些優勢,不僅可以實現個人價值,更是可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讓青年創業者輕裝上陣、無后顧之憂,各級各部門紛紛營造創業生態、拿出“真金白銀”給予鼓勵。
近日,《淮北日報》刊發一篇報道《烈山區古饒鎮刁山村“90”后小伙丁正輝精心鉆研養殖技術獲得成功——七彩山雞“啄”開致富門》,筆者注意到一個細節:由于缺乏經驗,丁正輝的七彩山雞養殖道路充滿挑戰。頭一批仔雞進入基地20余天,就開始生病成批量死亡,一下子損失好幾萬元。
誠然,創業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試錯成本”能幫創業者快速獲取經驗,卻也不能讓過高的“試錯成本”成為青年創業的痛。
推動青年創業,各級各部門努力“鋪路搭橋”。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青年人大多社會經驗單薄,政府和社會可否在青年創業過程中,加入“創業導師”這一角色,陪跑青年創業成長路。組織召集專家、能人根據擅長領域、研究專業、指導方向,與青年創業者結對幫扶,開展駐點服務、跟蹤指導、答疑解惑,提供思路引導、有效糾錯,提高青年創業的信心和成功率,讓創業者更從容。
青年可在創業之初,做好充分準備,了解研究市場、制定詳細計劃,拓展人際關系、尋求社會資源,為自己的創業之路鋪設堅實的基礎。并在創業過程中,始終保持學習的狀態,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正確看待挫折和困難,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和解決問題。
丁正輝正是一個很好的范例。出現“錯誤”,他沒有氣餒,而是向同事同行請教,買來專業的書自己學習,學會控制溫度、改善雞舍條件、鉆研養殖技術……丁正輝的七彩山雞成活率逐漸提高,出欄率保持穩定,市場反響不錯,經濟效益顯著,他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果實。
徐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