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條、精油、艾草枕頭、足浴包……走進烈山區古饒鎮草廟村的“艾鄉共富工坊”的直播間,一股沁人心脾的艾草香撲鼻而來,主播正向網友展示當地特色產品——純艾葉精心制作的虎頭枕。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孫偉向記者介紹起這些“寶貝”:“去年,我們村采收艾草8000余噸,加工出的艾草產品借助電商平臺熱銷全國,營業收入達2200萬元。”
近年來,烈山區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在古饒鎮試點實施“艾鄉共富工坊”黨建項目,通過強引領、優種植、重運營、塑品牌等措施,大力發展艾草產業,帶動全鎮450余家農戶種植艾草10000余畝,開發“古饒艾業”牌艾草產品70余種,戶均月增收3000余元,促進了集體增收、農民致富。
“發展艾草產業,我們有信心。艾草種植成本低、環節少、收益高,利用低洼、廢溝、房前屋后零、散、荒地就能種植,一次性種植每年3次采收。”在艾草加工車間內,一車車新鮮的艾草剛從田間運送過來,幾十名工人忙成一片,發貨區里一箱箱艾草產品正等待快遞發貨。
孫偉告訴記者,草廟村黨總支積極與艾鄉工坊合作,采取“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以“艾鄉共富工坊”基地為依托,規劃“一基地三車間”產業布局,打造古饒艾草小鎮,建設卷艾條無塵車間,購置艾條機、艾油、艾露提取機等生產設備80臺(套),形成了從“田間到車間到市場”的種、儲、產、銷一體化發展格局。組織開展艾草種植、科學經營管理技術培訓,針對居家就業人群,成立家庭手工車間,建立“上門回收”機制,實現“分發、加工、回收”一條龍服務,暢通“微工坊”供需鏈、加工鏈,實現群眾共同致富。
“艾草粉原材料有人送上門,做好了有人上門收,不耽誤照顧老人孩子,在家一個月也能掙1000多元呢。”村民秦秋芬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據了解,目前,草廟村已為20余戶低保戶、監測戶等特殊群體提供了家門口就業,帶領村民增收60余萬元。
艾鄉共富工坊還積極參加滁州、合肥、淮北等地農產品展銷活動,與多家單位和商戶達成合作,牽頭幫助企業與30余家醫院、養生館、美容院等開展合作,并建立穩定的產品供銷關系。同時,挖掘本土返鄉創業人才,免費進行電商培訓,開辟了淘寶、抖音、拼多多等線上銷售渠道,目前已開展線上直播帶貨100余場次。
為推動艾草產業全鏈條發展,古饒鎮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優化艾草產業政策、人才、資金等要素供給,實施由“一名鎮領導班子成員、一名村‘兩委’干部、一名企業負責人”組成的“包保聯坊”制度,定期到艾草企業開展走訪幫扶,為艾草種植企業化解難題。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書記“頭雁”領航作用,整合涉農人才資源組成13人的產業發展團隊,組織人員前往河南、湖北等地開展科學種植培訓,為艾草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摸清全鎮22個村“撂荒地”底數,擴大種植面積1000余畝,新增聯農帶農種植50余戶。鎮黨委帶頭牽線,建立古饒鎮科技小院,促進工坊與淮北師范大學簽訂“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成立艾草研究中心,研發具有本地特色、畝產高、質量優的“大白艾”,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古饒鎮黨委書記陳平生告訴記者:古饒鎮“一村一工坊”已累計培育引進鄉村產業項目16個,帶動1000余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每村年均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下一步,我們一方面通過‘外引’‘內育’招引培育人才,另一方面通過‘線上’‘線下’不斷拓展產品銷售渠道,持續做好‘一村一工坊’運營和發展工作,真正將其打造成發展之坊、富民之坊、強基之坊。”
記者 俞曉萌
見習記者 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