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網濉溪縣供電公司全面完成轄區內1869塊農田排灌電力設施“設備主人”公示牌張貼工作,通過亮明責任人身份、公開服務信息,構建“全民監督+專業維護”雙重保障體系,推動農田用電服務提質增效。
4月29日,在濉溪縣五溝鎮廟前村的田間地頭,供電所員工閆華正為“掃碼灌溉”設備張貼嶄新的“設備主人”公示牌。牌面上清晰標注著運維責任人姓名、聯系電話及農業電價等信息,這是該公司推行農田排灌設施“有人管、及時管”責任機制的具體實踐。
針對農田排灌電力設施長期存在的歸屬不清、維護責任模糊等問題,濉溪縣供電公司創新實施“設備主人”公示牌制度。截至目前,已完成12個鄉鎮、102個行政村共計1869臺變壓器、線路及泵站等設備的掛牌工作,涵蓋鐵佛鎮、五溝鎮等區域203處智慧掃碼排灌設備,服務農田面積超10萬畝。
“現在電箱上都有服務電話,有問題打個電話就有人來修。”廟前村農戶張建成的感慨道出了群眾心聲。公示牌不僅壓實了運維責任,更成為故障搶修的“加速器”——農戶可直接聯系設備主人,使搶修效率提升50%以上,同時避免錯誤報送故障信息。通過公開監督渠道,該公司建立起“設備有主人、服務有保障”的規范化管理體系,形成設備巡檢主動化、響應快速化的服務新格局。
據了解,自2023年起,該公司結合農業生產用電季節性特點,運用“物聯網+云平臺”5G技術,推出“掃碼灌溉”新模式,實現“一點安裝、多戶使用、即掃即用”。數據顯示,該技術推廣后小麥良種畝均產量提高約100公斤,為農業穩產增收提供強勁電力支撐。
“公示牌是責任狀,更是連心橋。”國網濉溪縣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定期更新設備信息,通過“回頭看”專項檢查確保公示牌“貼得上、看得清、用得好”,讓每塊牌子成為農田排灌的“安全符”和群眾監督的“晴雨表”,持續踐行“鄉村振興、電力先行”的服務理念。
記者于曉
通訊員殷輝王惠敏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