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人民醫院放療科副主任醫師孫偉、主治醫師鄭霽月做客市傳媒中心《名醫直播間》欄目,介紹腫瘤治療中放療相關問題。
據了解,近年來,全球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腫瘤放療因其極高的精準性、極小的副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視,也成了目前在臨床上對抗腫瘤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放射治療常被稱為放療,是一種以高能輻射(如X射線、γ射線或質子射線)治療癌癥的醫學手段。該治療方法的核心機制在于使用精確控制的輻射能量直接瞄準并破壞癌細胞的DNA結構,從而阻止其增殖和擴散。由于癌細胞分裂速度通常快于正常細胞,對輻射更加敏感,這使得放射治療能夠有效地針對癌細胞,同時盡量減少對周圍健康組織的損害。與化療不同,放射治療是一種局部治療方法,主要針對癌癥特定的位置,可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也可以與手術、化療或靶向治療等其他治療方法結合使用。放射治療的計劃和劑量嚴格個體化,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腫瘤類型精確制定,以確保治療效果最大化,同時副作用最小化。
放療照射過程中患者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告知醫生暫停。在放療過程中,腫瘤周圍的正常細胞也會受到一些損傷,一般放療為每周一至周五,周六周日休息給機體正常細胞自我修復的時間。分次放療,會將敏感的腫瘤細胞以及相對敏感度較弱的腫瘤細胞更全面的殺傷,反復進行達到縮小、消除腫瘤的目的,獲得更好的療效。照射野皮膚上的標記線十分重要,不要擦去,保持標志清晰,如果有褪色,應及時找醫生描畫清晰;“放療”期間淋浴水溫不宜過燙,不要搓洗放射野皮膚,不要清洗掉標記線,如果體表有蛻皮或破損,要等恢復以后再洗澡。需注意保護皮膚,遵醫囑使用皮膚保護劑,緩解不適;放療期間注意均衡膳食、增強營養,飲水量每天2000—3000ml;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口腔濕潤、清潔,進餐前后及睡前可用淡鹽水含漱,刷牙要用軟毛牙刷;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運動要適量,并注意預防感冒;定期復查血常規,避免發生骨髓抑制。
放療是腫瘤的一種局部治療方法,約70%的腫瘤患者在病程中需要放療。根據WHO的統計,45%的惡性腫瘤病人可治愈,其中手術治愈的貢獻占22%,放療占18%。隨著新的放療技術不斷涌現,放療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具體是否適合放療以及選擇何種放療技術,應根據腫瘤的類型、分期以及患者的身體狀況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放療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腫瘤所在的身體局部,往往和照射部位及照射時間、劑量相關。大多數放療的患者副作用比較輕微,常見的表現為乏力、血象下降等,只要及時對癥處理,一般都能得到有效緩解。
■記者黃旭通訊員黃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