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百建,杜集區石臺鎮梧桐村人,1970年,他踏上工作崗位,自1980年起擔任梧北小學校長直至退休,長達28年。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終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先后榮獲淮北市“五講四美”先進分子、淮北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1993年,他更是脫穎而出,成為全國500名優秀民辦教師之一,獲得教育部表彰獎勵,為當年淮北市唯一獲此殊榮者。2008年退休后,祖百建積極發揮余熱,擔任村關工委“五老”人員、村調委會成員,常年義務宣傳政策、調解矛盾、熱心助人,充分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杏壇育桃李鄉土傳薪火
在梧北小學近40年的任教歲月里,祖百建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學子,梧桐村里的大多數人都曾是他的學生。他始終將“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銘記于心,不僅在知識傳授上嚴謹認真,更在品德教育上以身作則。任職校長期間,他格外關注貧困學生,多次為他們墊付學費。他深入學生家庭,細致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家庭困難,用溫暖的話語和實際行動鼓勵學生堅定信念、刻苦學習、茁壯成長,立志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他深知,每一個小小的善舉,都可能成為照亮學生前行道路的一束光,而這些點滴善舉,也在潛移默化中向社會傳遞著無盡的關懷與愛心。
退休后,祖百建依然心系教育。他經常走進校園,開展思政教育,積極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史知識,同時進行防溺水、校園安全等主題宣傳活動。此外,他還是小朱莊戰斗戰地醫院和“三米巷”的義務講解員。他滿懷熱忱地帶領學子們開啟紅色教育之旅,以發生在梧桐村本地的小朱莊戰斗戰地醫院故事為素材,用生動鮮活的紅色故事和黨史案例,引導孩子們學習黨史、了解黨情、感恩黨恩。在宣講過程中,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那些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讓孩子們深受觸動,引發強烈共鳴。并引導孩子們分享自己的感想感悟,從“團結”“奉獻”到“謙和”“禮讓”,孩子們口中迸發的一個個關鍵詞,正是他們思想得到啟迪的有力見證。從戰地醫院到“三米巷”,祖百建娓娓道來梧桐村的革命故事與發展歷程,讓孩子們更加了解家鄉、熱愛家鄉。
為了能更好地講述這些故事,祖百建總是精心準備。他自行撰寫講解材料,反復抄寫,廢寢忘食。面對每一次講解,他都如同初次講解般認真,針對不同的參觀人群,他還會量身定制講解內容,確保大家聽得懂、記得住。他常說,每次講解前都會緊張,就像等待老師提問的學生。而熟悉他的梧桐村工作人員都明白,他是將每一次講解都視為重要使命,希望以最佳狀態講好梧桐村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梧桐、喜歡梧桐。
撫平矛盾化干戈凝聚鄉情筑和美
2023年8月,梧桐村成立紅色鄰里委員會。祖百建政治素質過硬、思想覺悟高且熟悉村情民意,是梧桐村“兩委”的一致“首選”,希望邀請他加入調解工作。祖百建毫不猶豫地答應:“只要村里需要,我義不容辭!”從此,他將個人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調解工作中,與村“兩委”“五老”們一起處理家長里短、化解“雞毛蒜皮”的矛盾,積極征集民情民意,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幫助村里解決矛盾糾紛,為群眾排憂解難。
在石臺鎮梧桐村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常常能看到祖百建忙碌的身影。當矛盾雙方劍拔弩張時,他會先遞上一杯熱茶,緩和緊張氣氛;耐心傾聽雙方陳述,深入了解訴求;用“背靠背”的方式分別與雙方溝通,以事實為依據,以情感為紐帶,最終讓雙方心平氣和、互諒互解,達成一致意見。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基層調解一線,祖百建默默奉獻,為打造和美梧桐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自梧桐村紅色鄰里委員會成立以來,推動解決群眾訴求60余件,通過面對面談心疏導等方式,成功化解矛盾糾紛70余件,為基層治理注入新活力。
祖百建的農家小院干凈整潔、精致美觀,院內花花草草錯落有致,假山流水相映成趣,在美家美院評比中,被評為梧桐村“最美庭院”之一。小院環境宜人,祖百建熱情好客,這里成為鄰里村民常來的聚會場所,他與村民們拉家常、聊家事,以接地氣的方式宣講黨的政策,傾聽民聲民意,并及時將收集到的群眾訴求反饋給村委會,幫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筆耕墨韻書村史情系桑梓守初心
祖百建憑借正直善良的品格和公平公正的作風,在村里樹立了極高的威望,深受村民信服,成為村組里的“主事人”。村里的婚喪嫁娶、大事小情,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無論是男孩結婚還是女孩嫁人,只要有他主持,大家就有了主心骨,心里格外踏實。
老人寫得一手好字,每年春節前夕,村民們都會把紅紙送到祖百建家,讓他幫忙寫春聯。無論數量多少,他都欣然應允,樂此不疲地為大家義務書寫。他常說:“只要大家需要,我就愿意幫忙,被他人需要就是一種快樂。”
58歲的梧北五組常氏村民,患有先天性肢體殘疾和智力二級殘疾,父母早逝,獨自一人生活,處境十分艱難。多年來,祖百建一直想盡辦法幫助他。他積極協助常氏申請低保,聯系醫院為其治病。每次常氏路過他家門口,他都會叫住他,給些零花錢,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祖百建動情地說:“小常從小就聽話懂事,他是我的學生,我是看著他長大的。就算他是陌生人,我也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傳遞人間溫暖。”
2020年,梧桐村籌備編寫《梧桐村志》,祖百建主動請纓加入編纂委員會。此后,他與其他編纂人員一道,積極走訪村里的老人和知情人,走遍梧桐村的山山水水,考察歷史文化古跡,查閱大量歷史文獻資料。對近29萬字的村志反復修改,歷經10余遍,耗時近3年,終于完成這部凝聚心血的村志。
在2022年梧桐村體育公園建成投入使用后,祖百建主動擔任義務管理員。堅持打掃籃球場和健身廣場,維護健身器材,確保設施完好。梧桐村多次提出給予他補助,都被他婉言謝絕。他笑著說:“村里給我們建了這么好的體育公園,大家能在這里運動健身,我做夢都沒想到村里能有這么好的地方。我家離得近,做點小事是應該的。看到孩子們在籃球場上盡情揮灑汗水,我打心底里就高興。”
從教育一線到鄉村基層,從三尺講臺到田間地頭,祖百建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歲月染白了他的雙鬢,卻從未改變他為民服務的赤誠之心。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奉獻的真諦,用點滴善舉匯聚成溫暖人心的力量,為梧桐村發展注入溫暖、堅實的精神力量。
記者手記
鄉村振興中的“不老松”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有這樣一群“五老”人員,他們退而不休,積極發揮余熱,為鄉村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杜集區石臺鎮梧桐村的祖百建就是其中的代表。
祖百建,一位在教育戰線上耕耘了近40年的老校長,退休后,他沒有選擇安享晚年,而是積極投身于鄉村建設,擔任村關工委“五老”人員、村調委會成員,常年義務宣傳政策、調解矛盾、熱心助人。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溫暖、堅實的精神力量。
他的奮斗歷程,是無數鄉村振興參與者的縮影。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而他們的心路歷程,更是充滿了對家鄉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祖百建的故事,讓我深刻感受到了鄉村振興的力量。這股力量,來自每一個像祖百建這樣的參與者,他們用自己的奮斗和堅守,匯聚成了鄉村振興的磅礴之勢。
記者 朱冬 通訊員 王倩雯 范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