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濉溪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百善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廣大干群,加強“雙招雙引”、項目建設,做好“大農業”文章,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交出了一份穩中求進的答卷。百善鎮榮獲“濉溪縣高質量發展政務服務先進集體”和“現代化美好濉溪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充分展現了全鎮人民群眾善于拼搏、善打勝仗的良好精神風貌。
這一年,百善鎮千方百計謀項目、抓產業,筑牢高質量發展“主根基”。當地把項目作為推動產業布局加速調整、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經濟體量做大做強的關鍵驅動力,堅持“以鄉招商”“以商招商”“園區招商”,全方位拓展招商渠道。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1個,超額完成22.22%,協議總投資31.8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7個,超額完成40%。永民糧種一體化項目、年產15萬噸生物飼料項目、中安信及冷鏈物流建設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優質項目加速落地生根。全年實現財政收入1.37億元,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22.22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11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334萬元,全鎮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這一年,百善鎮精耕細作強基礎、補短板,精塑城鄉面貌“高顏值”。持續推進全域文明創建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村莊“臟、亂、差”的狀況得到顯著改善,群眾的知曉度和參與度逐步提升,宜居宜業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鞏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成果,強化秸稈綜合利用,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全面推行河長制,扎實推進河道日常巡查與清理工作,進一步提升水環境質量。“一企一檔”為50家企業建立環保檔案,常態化開展企業環保“三同時”執行情況現場檢查,切實落實企業污染防治的主體責任,進一步優化土壤環境質量。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控耕地“非糧化”,開展土地巡查90余次,確保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目標任務。
這一年,百善鎮不遺余力穩兜底、優服務,提升民生福祉“暖溫度”。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精準幫扶政策。為200戶從事自種自養的農戶發放獎補資金58.125萬元,為242名省外務工人員申請交通補貼,為337人提供公共服務崗位。聚焦弱勢困難群眾、“一老一小”,及時足額發放低保、撥付特困供養人員救助資金、困難群眾臨時救助等資金。全鎮22個村莊成立“救急難”互助社,有效拓展救助渠道。新建道口村養老服務站,并與3個老年助餐點協同工作,每日平均服務超過1000人次,有效緩解周邊老年人就餐困難的問題。
這一年,百善鎮全力以赴防風險,守底線,擰緊社會穩定“安全閥”。構建涵蓋鎮、村、組三級的調解網絡體系,打造標準化“網格點”87個,實現對社會矛盾精準識別、及時化解。6人榮獲“濉溪好人”稱號、2人榮獲“淮北好人”稱號,1人榮獲“中國好人”稱號,1人榮登全國見義勇為“勇士榜”,充分展現居民群眾的高尚道德風貌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平安建設持續深化,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安全生產緊抓不懈,實施應急辦、消防救援站規范化建設,切實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效率和能力,確保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這一年,百善鎮堅持不懈促鞏固、穩銜接,描繪鄉村振興“美畫卷”。完成雁鳴溝4.4公里疏浚工程,界洪新河2.2公里治理任務,重建5座存在安全隱患的橋梁,對5條黑臭水體進行有效治理,推動農業發展穩中提質。完成魯店村、道口村、郭屯村3個省級和美鄉村建設,道口村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即將完成,讓鎮村建設有顏有品。完成縣鄉道升級改造5.6公里和自然村通硬化路、聯網路4.97公里,實施“進村入戶”項目建成水泥路7.9公里,實現整村混凝土路面全覆蓋,用小成本取得大效益。
記者 肖干 通訊員 宋來陽 陳若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