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將公安工作置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統籌謀劃,深化公安“大服務”格局建設,提優升級服務保障能力,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4月23日,濉溪縣公安局召開“優化公安政務服務助力營商環境建設”新聞發布會,以一系列創新舉措與亮眼數據展現護航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作為,傳遞公安機關持續優化服務、護航發展的堅定決心。
——優化便民利企舉措,深化政務服務管理改革。濉溪縣公安局本著便民利企的原則,持續推進公安窗口服務集成建設,積極爭取場地、設備等資源配備,主動融入鎮便民服務中心。全縣10個派出所綜合窗口進駐縣(鎮)政務(便民)服務中心。實施“一窗通辦”標準體系,賦權通辦服務事項30余項,涉及治安、戶政、車駕管等高頻事項。加快推動公安交管政務服務集中進駐南坪派出所,方便南部居民辦理交管業務。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在公安政務服務領域的應用,確保群眾“只進一次門,辦成所有事”。配置“值日警官”在大廳不間斷巡邏,處理群眾疑難問題,日均解決復雜事項20余件。針對特殊群體開通“綠色通道”,累計服務50人次。推行“延時服務”“錯時服務”,節假日實行“不打烊”服務,高頻業務開通節假日辦件窗口,今年以來辦理450余件。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證明多、出具難、多頭跑”等難點、堵點問題,為500余人提供“無證明”服務。機動車行駛證電子化全面推廣,積極推行輕微交通事故線上視頻快處,累計快處2000余起輕微交通事故。縣車管所對企業一次有10輛車以上辦證需求的,提供綠色通道服務,減少企業排隊等候辦理時間。落實戶口遷移、開具戶籍類證明、新生兒入戶等高頻戶政業務“跨省通辦”,全面實施居民身份證業務“全國通辦”,實現“極簡審批”“極速辦理”“極致體驗”,為群眾節省時間和經濟成本。
——強化法治護商保障,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健全涉企執法過程監督機制,成立案件受立案中心,完善全量接警、精準分流、系統督導等舉措,統一涉企警情定性、受案標準和釋法說理。健全異地辦案協作審查機制,明確異地辦案協作“辦案手續不規范不受理、案件定性存疑不受理、有逐利性選擇性執法傾向不受理”的審核標準,完善事前“雙向告知”、事中監督指導、事后復核糾誤等工作機制,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健全涉案財物閉環管理機制,緊盯重點環節,細化“陽光凍結”“精準凍結”等制度,實時監測涉案財物“接收、入庫、保管、處置”軌跡,實現全流程監督預警、閉環式風險管控。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全面審核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等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在保安服務、旅館業、民爆物品使用行業等領域推行“無事不擾”綜合監管、信用監管及“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有效降低檢查頻次、提升監管效能。
——以“警心”換“企興”,全力護航高質量發展。堅持“親而有度、清而有為”,持續開展“益企濉行”為企服務,建立公安局領導常態到企業座談問需機制,在企業密集的園區建立為企服務警務室,點對點為企業提供咨詢求助、舉報投訴、糾紛調處服務。主動為企業送法上門,召開企業座談會,提高企業抵御法律風險的能力。穩妥有序推行“輕微不罰”,落實入企檢查制度,依法依規細化不予處罰、從輕處罰、減輕處罰、免予行政強制措施46項情形,作出不予處罰440余件。以“打擊+維權”執法機制、“培訓+咨詢”服務機制、“宣傳+預警”防范機制組成“三+”護企助企工作機制。開展網絡“警盾護企”行動,助力企業外防侵害、內防風險。嚴打知識產權犯罪,進一步強化警企在數據共享、風險提示、信息通報、會商研判等方面的合作,實現立案即偵、快偵快破,得到社會各界充分肯定。
記者 肖干 見習記者 楊紫晶
通訊員 周閩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