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農機的更新換代,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關鍵一環。近日,濉溪縣農業機械管理服務中心發布2025年度全縣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為全縣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送來“及時雨”,推動農業生產向綠色、智能轉型,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濉溪縣以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為目標,圍繞“農民自愿、政策支持”原則,在補貼范圍、標準及操作流程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優化,旨在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加快老舊農機淘汰步伐,推動農業生產向綠色、高效、智能方向邁進。
為確保政策精準落地,相關部門提前謀劃,深入調研,將地方有需求的報廢機具全部納入補貼范圍,讓政策紅利第一時間惠及農戶。
在補貼范圍上實現大幅擴容,田間作業監測終端、色選機、磨粉機等新機具被納入其中,同時圍繞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旋耕機、微型耕耘機等關鍵農機也進入報廢補貼名錄,為農業生產全鏈條提供有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報廢并更新農用北斗輔助駕駛系統等三類機具設備的補貼標準提高50%,彰顯了政策對智慧農業設備的大力扶持。此外,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的注入,為老舊農機報廢補貼和新購補貼兌付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展現出政府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決心。
據介紹,此次補貼對象覆蓋縣域內農民及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申請報廢的農機需滿足部件齊全、來源合法等條件,牌證管理農機需提供對應證件。針對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不同機具,明確了10至15年不等的報廢年限,對未達年限但存在安全隱患、維修成本高的農機,經審核也可申請報廢。同時,嚴格規范回收拆解環節,要求回收企業需將農機送交有報廢機動車回收資質的拆解企業,按技術規范作業;農用北斗輔助駕駛系統回收企業需完成市級備案后方可開展業務。
補貼流程遵循透明規范原則:縣級農機部門負責信息核驗,回收企業與機主協商殘值,拆解企業上傳影像資料,經審核后申請資金兌付。為保障公平,政策設定個人年度報廢機具上限3臺、經營組織10臺,且同型號不超過5臺,上年度已獲補貼的同型號機具不再重復享受。
記者 肖干 見習記者 楊紫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