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縣第一實驗學校以“紅引擎·金素養(yǎng)”特色黨建為引領,以“大愛大格局”為文化理念,以體育、閱讀、習慣、表達、思維的“4+1課程”為育人切入點,憑借卓越的育人成果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層層遴選中脫穎而出,成功摘得“全國文明校園”這一國家級榮譽,標志著該校文明創(chuàng)建工作邁上新高度。
濉溪縣第一實驗學校管理團隊扎根教育教學一線,構建“紅引擎·金素養(yǎng)”黨建品牌,把“堅定的政治信仰、優(yōu)良的師德師風,優(yōu)秀的業(yè)務素養(yǎng)”作為隊伍建設的原則與路徑。定期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與集體學習,持續(xù)增強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優(yōu)化思政課教學,學期初進行系統(tǒng)養(yǎng)成教育,每周進行文明班級評選,分年級開展師生文明志愿崗活動,充分利用每周的班隊會進行愛國主義、文明禮儀、勤儉節(jié)約、安全等系列主題活動,打好系列教育“組合拳”。學校黨支部獲評濉溪縣“優(yōu)秀基層黨組織”,黨總支負責人獲評“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多位思政教師獲評省市級教學比賽一等獎,思政主題教研案例《四課五維:以評促教打造思政“金課”的行動研究》被省教科院全省推廣,《自力更生、揚眉吐氣》獲教育部典型案例。學校少先隊獲“全國紅領巾中隊”和“安徽省少先隊先進集體”稱號,學校團委獲“淮北市五四紅旗團委”稱號。近六年來,教師在各類教學比賽獲國家級、省級一等獎26人次、市縣級一等獎200余人次;入選省“特支計劃”1人、省首批名師名校長培養(yǎng)計劃2人,省級工作室首席3人,市縣級名工作室首席7人,各級名師30余人,市高層次人才、優(yōu)秀人才3人;獲國家級發(fā)明專利兩項,參研、立項國家級、省市級課題23項。
濉溪縣第一實驗學校教室、功能室配備能滿足正常教育教學需求,整體規(guī)劃布局合理,管理制度規(guī)范、利用率高。建設了“逐夢”與“揚帆起航”主題雕塑、“葵花”主題水景、求索園、紅色文化廣場、標準田徑場、足球、籃球場地,攀爬網與橫向攀巖墻等文化與體育區(qū)域設施,設置了朗讀亭、音樂角、英語角、AI運動區(qū)、開放式博愛講壇等功能區(qū)域,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搭建了多樣化宣傳陣地和互動式紅色文化陣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師生打造舒適便利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不斷加強立體活動陣地建設,做實課堂陣地,豐富網絡陣地,呵護特殊群體。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凸顯文明素養(yǎng),落實“雙減”政策開設課后服務課程72門,融德育于課堂。持續(xù)開展“博愛計劃——愛滿濉水”志愿者服務項目,結對學生458人次,構建起學校結合社會、老師攜手家長的立體教育陣地。以“大愛大格局”為文化核心,進一步構建“博愛”教育品牌,文化的融合與提升為學校的發(fā)展賦予更多精神力量。學生在讀書征文、科技體育、藝體比賽中屢獲佳績,在全國第二十屆青少年體育舞蹈錦標賽中獲得3枚金牌,近三屆安徽省青少年體育舞蹈比賽中斬獲金牌32枚,射箭隊在安徽省青少年射箭錦標賽中獲得兩枚銀牌,在安徽省中小學藝術展演中獲得一等獎、二等獎,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每個角落,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記者 肖干 通訊員 彭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