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在古琴悠揚的旋律中,濉溪縣首屆“嵇康杯”古琴演奏大賽落幕。此次大賽為古琴愛好者搭建了切磋技藝的舞臺,是濉溪縣打造“古琴之鄉”文化品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
獨奏《流水》再現伯牙子期知音佳話,合奏《廣陵散》演繹嵇康風骨,經典曲目《梅花三弄》《瀟湘水云》等在選手指間流淌,或清微淡遠,或跌宕激昂,令觀眾沉浸于“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意境之中……大賽現場,100余名來自在校學生、基層教師、企業員工等不同層面的選手以琴會友,以精湛技藝詮釋了古琴“以音寄情、以韻抒懷”的獨特魅力。經過緊張的角逐,比賽共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
古琴,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位列中華傳統文化“四藝”之首。十大古琴名曲中的《廣陵散》《梅花三弄》和《高山流水》等,均與濉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經典曲目在濉溪的土地上源遠流長,代代相傳。而竹林七賢之首嵇康,更是與濉溪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絕世琴藝,他的傲然風骨,為濉溪的文化長河注入了獨特的魅力。特別是近年來,濉溪縣將古琴文化作為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古琴之鄉”文化品牌。通過舉辦古琴藝術節、古琴制作培訓、古琴文化展覽等一系列活動,推動古琴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千年雅韻融入現代生活,通過“以琴會友、以琴育人、以琴促產”的立體化路徑讓古琴文化成為文旅融合的新引擎。
“古琴是中華文明的‘活化石’,我們不僅要保護這項非遺技藝,更要通過現代化手段激活生命力。”濉溪縣文化館館長、嵇康琴館館長李俊民表示,當地通過持續開展古琴培訓,為音樂教師提升教學素養。下一步,將統籌推進創作演藝精品、強化古琴教育、培育產業體系等務實舉措,全力提升古琴文化的社會影響力和群眾參與度,奮力打造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古琴文化新高地。
記者 肖干 通訊員 楊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