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濉溪縣搶抓晴好天氣,組織10萬臺(套)農業機械投入小麥搶收工作。6月2日中午,記者在百善鎮馬鄉村看到,金黃的麥田里機聲隆隆,一臺臺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為保障“三夏”生產順利進行,縣農機部門采取多項惠農措施。“今年我們對全縣千畝以上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種糧大戶和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優先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確保及時兌付,讓他們能夠及時更新設備投入生產。”濉溪縣農機裝備負責人孫永紅介紹。
在百善鎮支農農機合作社的麥田里,理事長謝好學正帶領社員們操作著新購置的縱軸流收割機開展搶收作業。“得益于優先兌付的農機補貼,我們及時更新了設備,作業效率提高了30%以上。”謝好學一邊檢查作業質量一邊說。
為確保“三夏”生產順利進行,縣農機部門還組織94家農機合作社成立11支應急服務隊,實行“網格化”作業管理,采取統一調度、統一標準的方式開展作業。在臨渙鎮,農機手們24小時輪班作業,確保成熟一塊、收獲一塊。“我們建立了調度值班制度,隨時為農戶提供服務。”臨渙鎮農機管理人馬永學表示。
針對特殊群體的搶收需求,各鄉鎮還組織黨員志愿服務隊開展幫扶。鐵佛鎮“紅馬甲”服務隊活躍在田間地頭,為空巢老人、軍烈屬等提供搶收服務。“多虧了這些志愿者,我家的麥子很快就收完了。”一位軍屬感激地說。
縣農機中心通過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幫助300多名農機手提高作業水平。在五溝鎮舉辦的機收減損活動中,農機手們互相交流經驗,共同提高作業質量。
截至6月2日下午,全縣205萬畝小麥已收獲199萬畝,進度達97.1%,且機收損失率嚴格控制在0.98%以內。預計未來2天內可完成全部搶收任務,隨即轉入夏種階段。
記者 閆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