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全村7200畝耕地中,已有6000畝實行托管,有效降低農戶生產成本投入,增加農民土地收入,去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5萬元。”近日,在濉溪縣鐵佛鎮七口村,該村黨總支書記王天才告訴前來采訪的記者,2019年以來,當地探索實施土地大托管,在尊重農戶意愿前提下,統一開展全程農業生產托管,提供耕、種、防、收等生產服務,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主體+農戶”服務模式,走出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路徑。
七口村的創新實踐,是鐵佛鎮筑牢糧食安全根基、激活農村改革動能的縮影。該鎮堅持黨建引領,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從農村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改進工作方式方法,鼓勵各村各部門實踐探索和改革創新,不斷開創鄉村全面振興新局面。當地筑牢糧食安全根基,穩定糧食種植面積。2024年糧食種植面積超過50萬畝,糧食總產達24.6萬噸,小麥平均畝產527.2公斤,秋季玉米平均畝產536.6公斤。積極推動與省農墾集團小麥良種繁育加工一體化建設項目,當前小麥良繁面積1.02萬畝,按照每畝增產5%,每斤加價0.15元回收測算,增加農民收入250萬元。
著力提升農業基礎設施,2019年以來,鐵佛鎮建設高標準農田9.03萬畝,其中2024年建設七口村、茂鋪村、岳集村和南張樓村2.47萬畝,內容涵蓋新打機井、大中小溝疏浚、田間道路、地力培肥、綠化和科技服務等多個方面,全面提升了農田基礎設施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著力推廣農業科技應用,激勵科技投入,全鎮26個村均配備農業科技特派員,推廣農業科技應用率達90%以上,大中型拖拉機、收割機入戶率100%,“飛防”實施總面積16.34萬畝,助力糧食增產提質。
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振興“源動力”。鐵佛鎮持續完善農村土地制度。2023年3月起,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完成率100%,順延率98.5%,居全縣第一。深入開展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推行“村集體專業合作社+服務主體+農戶”社會化服務模式,統一開展全過程農業生產托管,2024年實施社會化服務面積16萬畝,以家庭農場帶動村民參與特色瓜菜產業發展,增加務工收入人均1.5萬元左右。深化勞務合作,承接人居環境整治、土方工程等小型公益項目,增加集體收入400萬元,拓寬發展途徑。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年新增注冊家庭農場12家、合作社4家,累計注冊各類專業合作社119家、家庭農場197家、科技協會4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1家,新培育“兩品一標”農產品6個,建有日光溫室大棚面積38畝、溫室塑料大棚面積2200余畝。完成26個村的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持續貢獻鐵佛力量。
記者 肖干 通訊員 徐雅嫻 胡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