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縣南坪鎮朱口村廣袤田野上,一捆捆打包整齊的秸稈正有序運往秸稈堆放場,經過加工處理后被送往秸稈發電廠和生物質肥料廠,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這一繁忙的“三夏”景象,正是該鎮深入實施秸稈綜合利用、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這些秸稈將被制成飼料、肥料、燃料,既增加了農民收入,還減少了環境污染。”在一旁指揮打捆作業的農業服務合作社負責人介紹,今年與村里達成協議,負責1萬畝地的秸稈離田作業,總共調集20臺(套)秸稈收儲機械,將秸稈加工處理后送往附近的上海(濉溪)秸稈電氣廠,變廢為寶。
南坪鎮秸稈綜合利用的成效不僅體現在經濟效益上,在環境保護和產業升級方面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鎮的秸稈綜合利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秸稈直接還田,作為肥料使用;二是打捆離田加工成有機肥料;三是打捆離田加工成牛羊飼料;四是送往秸稈發電廠作為燃料。”南坪鎮農綜站負責同志介紹,全鎮現有11處秸稈收儲場、11家秸稈收儲企業、320臺(套)打捆運輸秸稈機械,24萬畝小麥中實行小麥離田22.4萬畝、小麥粉碎還田1.6萬畝。
潤秸公司是本地秸稈購銷大戶沈書明創辦的秸稈收儲加工綜合利用企業。2023年,憑借當地政府支持的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建成占地17.8畝的標準化廠房,主要生產經營有機肥。沈書明介紹,公司依托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的技術優勢,加上當地的農作物秸稈、秸稈發電廠的草木灰和奶牛牧場的糞污沼液作為原料,生產出適合果蔬生長的有機肥。全面達產后,可年產有機肥、生物有機肥4.8萬噸和液態有機肥10萬噸,實現秸稈綜合利用與產業循環發展。
“以前秸稈都不知道咋整,現在可好了,成了能賣錢的寶貝。”村民們質樸的話語,道出了南坪鎮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成效。
記者 王晨 通訊員 鄒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