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移風易俗,賦能鄉村振興。近年來,濉溪縣四鋪鎮聚焦群眾需求,創新方式方法,通過立體化宣講、制度化約束、榜樣化引領,持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文明新風吹拂鄉間田野。
在廣泛宣傳營造氛圍的基礎上,四鋪鎮進一步通過制度建設,鞏固移風易俗成果。
多維宣傳,播撒文明種子。四鋪鎮堅持線上線下同步推進,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宣講矩陣。組建宣講隊伍,深入各村組開展文明宣講,讓文明之風吹遍農家小院、田間地頭。將移風易俗知識融入“我們的節日”“四季村晚”等活動中,變“正規教育”為“生動說唱”,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文明新風在潛移默化中生根發芽。通過“線上指尖傳、線下面對面、文藝演中講”的多元模式,累計開展宣講活動20余場,覆蓋群眾900余人次。
村規入約,固化文明成果。采取“鄉規民約+村規民約”的雙輪驅動模式,將移風易俗納入制度化軌道。鎮級層面,結合實際制定《四鋪鎮移風易俗文明公約》,明確黨員帶頭、文明治喪、文明祭掃、破除迷信等要求。村級層面,指導各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納入濃情薄禮、厚養薄葬、婚事新辦、雜事不辦等內容,通過村務公開欄、鄉村大喇叭等載體全覆蓋宣傳。同時成立村級紅白理事會,建立“事前報備—事中監督—事后評議”的全流程管理機制。目前,四鋪鎮20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村規民約修訂,形成“群眾定、群眾守、群眾督”的治理格局。
樹立典型,激發文明自覺。開展“移風易俗先進個人”“最美庭院”“好婆媳”等評選活動,形成“一戶帶一片、一片帶一村”的良好效應,推動移風易俗從“政府倡導”向“群眾自覺”轉變。各村定期舉辦“鄉村振興積分兌換”活動,以“小積分”匯聚移風易俗的“大力量”。依托四鋪鎮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長廊、四鋪好人巷,宣傳先進道德模范的典型事跡,弘揚文明新風尚,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延伸,讓文明新風浸潤鄉土、成風化俗。
記者 王守明 通訊員 郭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