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引江濟淮濉溪段沿線,電力線路遷移工作正如火如荼開展,為引江濟淮這一重大民生工程“讓路”。
引江濟淮工程是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輸水線路總長723公里,自南向北劃分為引江濟巢、江淮溝通、江水北送三大段落,承載著優化水資源配置、潤澤沿線民生的深遠使命,是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關鍵“動脈”,是江淮群眾喝上引調水的水源工程。而在王引河連通蕭濉新河輸水涵工程段,沿線部分電力線路和電桿卻處于規劃施工區域內,猶如一道道“屏障”,給工程建設帶來困難,電桿遷改刻不容緩。
國網濉溪縣供電公司聞令而動,多部門迅速集結,會同水利局、引江辦,組建遷改攻堅隊,專門負責引江濟淮工程相關電力設施的遷改工作。
電力施工人員多次深入現場勘察,在縱橫交錯的線路與復雜地形間“把脈問診”,敲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從暗涵輸水至蕭濉新河黃橋閘上,他們細致勘察每一基電桿,反復研討明晰遷改路徑。隨后,濉溪縣供電公司各部門將遷改任務細化分解,明確各環節責任人與時間節點,確保遷改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
為最大限度地減少遷改工作對周邊居民和企業用電的影響,濉溪縣供電公司全程采用“帶電作業”。電力施工人員克服復雜地質條件、高空作業風險,僅用不到3個小時就能完成1基舊電桿帶電拆除,2基新電桿帶電組立的工作任務。
據了解,濉溪縣引江濟淮工程需遷移三條10千伏線路,拆除高壓線路600米,低壓線路400米,舊電桿16基。目前,電桿遷改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的顯著成效,為引江濟淮工程的全面施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記者 于曉 通訊員 孔強 王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