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春節,是中華兒女情感交流的重要時刻,也是家人團聚的溫馨節日。然而,總有人為了生計、責任、使命或是夢想,放棄回家的機會。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特別的牽掛。本版推出欄目“新春走基層——我最牽掛的人”,通過家中親人講述“被牽掛的人”的故事,展現人與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傳遞社會正能量,讓讀者在感受節日氛圍的同時,也能體會到人間溫情與社會的大愛。

春節,對很多孩子來說,有新衣服、壓歲錢、父母陪伴在身邊,感受著濃濃的幸福。然而,對正在讀小學三年級的韋宜辰來說,父母因為工作原因,需要堅守崗位,不能陪伴她,多少有些遺憾。
她說:“我的爸爸媽媽舍小家保大家,守護萬家健康,他們是我心里最牽掛的人。”
韋宜辰的爸爸媽媽都是市人民醫院的護士,爸爸韋戰東在急診醫學科,是一名急救車隨車護士;媽媽楊莎莎是兒科的護士。急診醫學科是醫院中重癥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科室宛如一座時刻準備響應的烽火臺,承擔著守護生命的最前線職責,醫務人員日復一日地上演著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的緊張劇情。2024年7月,家住步行街的一位老年女性突發心臟疾病,當時家里只有老人的女兒,接到出車信息后,韋戰東和同事趕到老人家里。此時,老人臉色發白,韋戰東先是了解情況,緊接著把140斤的她從二樓背到急救車。車輛一路飛奔到醫院,老人先是被急救,然后送到ICU病房,情況穩定后,又轉入普通病房。看到老人轉危為安,韋戰東緊張的心才放下。他說:“分分秒秒,人命關天,能夠救人一命,再辛苦都覺得值!”平時,韋戰東也會跟妻子和女兒講一些工作的經歷,雖然女兒年幼,但是慢慢了解了爸爸工作的不易和重要。
韋宜辰告訴記者,爸爸媽媽都很疼愛自己,就是陪自己的時間太少了。上幼兒園的時候,還會哭著跟媽媽要求帶自己一起上班,后來到醫院才發現,那么多小朋友需要看病,就覺得媽媽很了不起。楊莎莎告訴記者,冬季得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很多,家長帶著孩子過來看病,我們既要安撫家長的情緒,又要盡快給小孩治療。如果到了春節,感冒、發燒、咳嗽、腹瀉的孩子會比平時多,我們的工作會更忙。同樣,韋戰東的工作也不會清閑,春節是心血管疾病高發時段,加上市民過量飲酒等情況,需要急救的病人會更多。曾經出現過連續工作14個小時,搶救了16名患者的情況。

根據醫院科室的安排,韋戰東和楊莎莎今年春節將繼續工作在第一線,對于他們這個家庭來說,少了一些團聚,多一些對孩子的虧欠。韋宜辰告訴記者,過年的時候會自己待在家里,等著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心里雖然有少許的不舍和牽掛,但是不會讓他們擔心。韋戰東和楊莎莎則決定利用休息時間多陪陪孩子,送給她喜歡的芭比娃娃或是盲盒,給予她更多的關心和照顧,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記者 黃旭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