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美的湯底,滑潤的口感,一碗淮北燙面在打開味蕾的同時,又如何解鎖一方產業?繼我市開展專題調研、組織座談會后,3月5日,中國農業大學郭順堂教授率領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科研團隊為我市燙面產業發展“把脈”支招。
淮北燙面,根植于黃淮平原的千年農耕智慧,是皖北飲食文化的活態見證。其雛形可追溯至唐代貞觀年間,農人為節省耕作時間,將面團壓制成薄片晾曬,制成最早的“速食面坯”。至明代,隨著豫魯移民技藝交融與本地物產結合,燙面工藝臻于成熟。
郭順堂一行先后來到淮北旭源食品有限公司和安徽念品食品有限公司,品嘗燙面、參觀工廠。他認為,淮北燙面發展壯大優勢明顯,本地豐富的小麥、玉米資源為發展燙面產業提供了基礎原料,可實現就近取材、降低成本。“壯大燙面產業,做好原料端、產品端和市場端的統籌工作是基礎,實現原料標準化、工藝標準化、產品標準化是關鍵。應根據消費市場需求開發‘大眾’口味的燙面產品和‘小眾’口味的功能型燙面產品,‘三端’齊發力,共同推進淮北燙面產業發展。”郭順堂說。
近年來,淮北燙面產業發展迅速,代表性企業之一的淮北旭源食品有限公司,通過研發沖泡型燙面等創新產品,市場反響良好。2024年,該公司燙面產品銷售額達2000余萬元,今年1月至2月銷售額已突破300余萬元,預計全年銷售額可達3000萬元。
“推動淮北燙面產業發展,需步步為營。先制定行業發展標準,依此邁向規模化;達成規模化后,全力推進市場化。同時,對全市幾百家燙面店統一升級,全方位提升燙面檔次,以此帶動產業繁榮發展。”旭源食品董事長黃旭遠說出自己的想法。
此次專家對淮北燙面產業“把脈”,開出了發展“良方”。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在政府、專家、企業的攜手努力下,淮北燙面有望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廣闊市場,成為拉動地方經濟、傳播地域文化的閃亮名片,書寫產業發展的嶄新篇章。
見習記者 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