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五年來,朝源煤礦連續(xù)達成6個百萬噸死亡率歸零的安全目標,生產工效提升17%,一躍成為煤炭行業(yè)智能化轉型的標桿礦井。
智能突圍破解“頂板危機”
“水巖耦合模擬啟動!”幾年前初秋的凌晨4點,31102綜采面,當時才上任不久的中煤三建朝源煤礦礦長、“85后”年輕人劉偉洋沙啞的指令穿透巷道。新工作面遭遇罕見的地質構造疊加—周期來壓遇上斷層群,頂板初次來壓峰值超出預警的69%。技術團隊搭建的臨時工作站里,三維數字系統(tǒng)的運算光點如繁星閃爍。
這場與時間的賽跑持續(xù)了72小時。劉偉洋帶領團隊輪班值守,在支架間隙分析數據,在礦燈下面啃著冷饅頭。當第7套模擬方案顯示“頂板應力場偏移成功”時,巷道里傳來職工們的歡呼聲。這套斬獲中國煤炭工業(yè)協(xié)會科學技術二等獎的智能決策系統(tǒng),不僅避免重大事故,還多回收優(yōu)質煤1.2萬噸。
“傳統(tǒng)經驗判斷就像摸黑過河,智能系統(tǒng)就是探照燈。”劉偉洋擦拭臉上的煤塵說。如今,朝源煤礦已建成覆蓋地質勘探、生產調度、設備運維的全鏈條智能平臺,生產故障響應時間從2小時壓縮至5分鐘。
礦工變身“智能化工匠”
“處理故障是個系統(tǒng)工程,絕對不能盲人摸象。”4月6日上午,皮帶班班長許杰展示著手機里的技能樹APP。這個由劉偉洋設計的數字化培訓系統(tǒng),將采煤機維修、PLC編程等58項技能拆解成136個知識模塊,礦工通過“技能交易市集”自由組合學習路徑。
2024年冬季,持有雙技能證書的陳明明憑借扎實的專業(yè)技能,獨立完成了煤礦排水系統(tǒng)的改造任務,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引發(fā)的重大停機事故。這一成果的背后,離不開劉偉洋大力推行的“技能津貼”制度。該制度明確規(guī)定,每考取一個符合要求的技能證書,員工就能獲得500元獎勵,每月技能津貼最高可達1500元。在這一激勵機制的推動下,全礦上下掀起了一股學習提升的熱潮。目前,全礦已有133人持有雙證,21人拿下三證,86人通過高級技工認證。
“要讓礦工從體力勞動者升級為技術管理者。”劉偉洋在井下開設“云端課堂”,把PLC編程課搬到液壓支架旁。去年培養(yǎng)出的“數字礦工”團隊,已自主完成3項設備改造,年節(jié)約維修成本80萬元。
焊槍下的“小數點革命”
“省下的就是賺到的。”機修廠楊帥的臺賬本上,一組數據折射出劉偉洋的“摳門理念”:支架焊接耗材從每米3.2根焊條降至2.8根,全年省出9.6萬元。這場始于焊花飛濺處的“小數點革命”,源自劉偉洋連續(xù)3天的蹲點觀察。
“角度偏5度,焊渣飛濺減少11%。”劉偉洋舉著改良焊槍示范,飛濺的鋼花在他工作服上燙出小洞。他推行的“毫厘管理法”,將成本控制細化到每個工序:井下照明實施“光軌追蹤”,沖洗水循環(huán)利用率達92%,連礦用電池都實行“健康度分級管控”。
但對技術創(chuàng)新,這位“摳門礦長”卻格外大方。當通風隊提出傳感器防凍方案時,他立即劃撥5萬元試驗經費。團隊在零下10℃的極寒中反復測試,最終研發(fā)的防凍裝置使冬季故障率下降23%,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智能賦能“本安路”
清晨的礦燈房,液壓支架工陳明明完成人臉識別,智能礦柜自動彈出裝備。“礦燈上定位卡記錄行動軌跡,危險區(qū)域自動報警。”這盞搭載定位和AI算法的智能礦燈,是劉偉洋“科技保安”理念的結晶。
在30102智能工作面,可視化系統(tǒng)正進行“安全巡檢”:采煤機滾筒轉速、支架傾角、瓦斯?jié)舛鹊?0多個數據實時回傳。當護幫板回收滯后0.5秒,系統(tǒng)立即觸發(fā)停機保護。去年該系統(tǒng)預警處置隱患27次,減少非計劃停機320小時。
“智能系統(tǒng)不是取代技能熟練的礦工,而是創(chuàng)造更安全的工作環(huán)境。”劉偉洋指著電子封條系統(tǒng)介紹,重要設備檢修實行“數字雙鎖”,必須技術員和安監(jiān)員雙重認證才能解鎖,徹底杜絕違規(guī)操作。
“靶向管理”崗崗增效
“本月設備故障率再降0.3%,獎勵班組3000元!”在朝源煤礦的“靶向式”管理績效晨會上,這樣的場景已成常態(tài)。劉偉洋打造的“三環(huán)驅動”管理體系,將全礦目標分解為28個可量化指標,每個崗位都是價值創(chuàng)造點。
在綜掘二隊,“舉過有獎”機制,職工人人在工作中熱衷于“挑刺”:工人謝某因操作失誤被罰50元,發(fā)現隱患的“質量員”史君華獲獎200元。這種“問題購買化”管理使該隊實現“作業(yè)零違章、崗位零隱患”。而在檢修班,設備包機到人、保養(yǎng)清單化管理,讓曾經的“崗位小白”成長為“技術大拿”。
“管理創(chuàng)新要讓員工看得見、摸得著、算得清。”劉偉洋設計的“臺階獎”,用“小目標+即時獎”激發(fā)干勁。綜采隊連續(xù)3個月產量破10萬噸,員工年均收入增加4000元。如今,“掙技能分、搶績效獎”已成為朝源煤礦的新風尚。
用創(chuàng)新破除傳統(tǒng)煤礦管理的積弊,以實干點燃礦工激情,用創(chuàng)新引領礦井發(fā)展,在智能化浪潮中書寫著新時代礦工的精神圖譜。在劉偉洋的心中:“煤礦的智能轉型,不是機器換人,而是為職工賦能,讓職工更規(guī)范地操作,更輕松地工作。”
記者 徐志勤 通訊員 李繼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