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剛走進淮北市華力蔬菜專業合作社9號節能溫室,頓時一股熱氣撲面而來,里面夾雜著淡淡的菜香味,一株株翠綠的茼蒿在陽光照耀下如翡翠般晶瑩通透,幾名村民正忙著收割、打捆、裝箱。
“作為一種食藥兩用的蔬菜,茼蒿一年可連種五茬,一個棚一茬茼蒿可收2000公斤,一茬純收入可達4000元。”華力蔬菜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陳永才說,合作社現有節能溫室204棟,蔬菜種植面積2000余畝。
陳永才告訴記者,淮北市相山區渠溝鎮油坊村把設施蔬菜種植作為強村富民有力抓手,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于2008年成立華力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初,合作社種植番茄、黃瓜等傳統蔬菜,特別是番茄生長周期長,受價格波動影響,市場上不占優勢。”
近年來,在大戶示范和科技加持下,合作社致力于無公害綠葉菜的種植推廣,促進大棚蔬菜種植品種多樣化,生菜、奶白菜、茼蒿、木耳菜、苦菊、香菜等“快菜”種植面積持續擴大,已占總種植面積一半以上。
“綠葉菜是一類主要以鮮嫩的綠葉、葉柄和嫩莖為產品的速生蔬菜。”淮北市淮優農產品蔬菜產業協會會長牛成河說,由于生長期短,采收靈活,像上海青這類綠葉菜一年可連種七茬。
牛成河也是相山區至誠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他的大棚綠葉菜種植面積已達68畝,年純收入100多萬元。
走進至誠蔬菜合作社大棚,一片片清新綠意映入眼簾,菊花心、上海青等綠葉菜蓬勃生長、生機盎然。
“現在菊花心批發價1塊錢一公斤,雖比去年同期低,但每畝6000公斤的產量,收益也很可觀。”牛成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棟大棚一年種植“快菜”可收獲六七茬,按照每茬純收益3000元計算,一年下來也能有約2萬元收入。
在發展綠葉菜種植過程中,至誠蔬菜專業合作社注重質量品牌建設,推廣膜下滴灌、水肥應用一體化等現代栽培技術,種植的上海青、菠菜、生菜、茼蒿等綠葉菜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市場供不應求。
“每天傍晚,在省道101線渠溝鎮田莊路段,都有批發商的十幾輛大貨車把我們種植的綠葉菜運往徐州東高、雨潤兩大市場銷售。”牛成河說,相山綠葉菜知名度越來越大,油坊村也成為名副其實的“蔬菜村”。
“油坊村蔬菜產業轉型升級的高效益,帶動了全鎮綠葉菜種植形成規模,實現優質優價。”渠溝鎮黨委書記王譚俐告訴記者,目前,全鎮蔬菜種植面積近1萬畝,年產芹菜、茼蒿等蔬菜12萬噸,年產值超2億元,帶動村集體增收526萬元,村民增收368萬元。
安徽日報記者吳永生
本報記者鄒晨光通訊員謝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