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以來,相山區堅持創新引領,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整合各類資源力量,加強隱患排查整治,推動風險監測落細落實,強化應急防范知識教育,建立完善“政府主導、部門運作、社會參與”的防災減災救災管理模式。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綜合減災示范區,58個村(社區)被評為國家級、省級綜合減災示范村(社區),應急避險和防范應對能力全面提升。
夯實基層力量,構建綜合防范體系。相山區建立區、鎮街(開發區)、村(居)三級包保機制,成立“網格黨員+應急分隊+居民”為成員的綜合減災網格隊伍,培訓配備普及防災減災知識、預警報送災情的信息員121名。制定區級自然災害救助、突發公共事件、防汛抗旱、地震等應急預案,成立綜合參謀、抗災救災、物資供應等10個專項小組,實現應急預案區、鎮、村三級全面覆蓋,制作發放標注家庭成員、避災安置點、轉移聯系人等詳細信息的風險監測綜合減災明白卡14萬張。統籌水利、城建、氣象等項目資金,持續加大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實施河道疏通、河堤加固、地質災害隱患、防汛預警預報體系建設等工作,實施蕭濉新河疏浚治理工程、人防工程、老舊小區改造等19個項目,全面提高防范各類災害能力。
聚焦監測預警,筑牢風險管控能力。依托智慧城市建設,相山區充分發揮大數據監測作用,推動交通監控、治安防控、市容監管數據資源“三網合一”,實現災害點準確定位,災情實時監察,有效提高災害應急響應效率和水平。結合轄區地震、洪澇、風雪等各類災害易發風險點、事故隱患點,編制區域應急疏散路徑圖和綜合減災風險點圖。對15類217個風險點進行定位繪制風險點圖,設置應急避難場所142處,發揮分類識別、提醒警示、救援指示作用。建立自然災害類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加強與氣象部門聯動,推送綜合減災信息4000余條,通過電信、移動等網絡及時發布特殊天氣預警短信,覆蓋率達90%以上。
健全參與機制,提升群眾應急意識。將每年5月定為綜合減災集中宣傳月,在全區設置防災減災宣傳廣場13個,集中宣傳和普及防災減災知識,舉辦社區演出活動500余場。與市直部門聯合共建應急綜合減災指揮中心、地震科普中心和氣象科普中心等功能性場館,開展活動150余場次,受益群眾10萬余人次。每年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活動100余場、參與群眾4萬余人次。完善教育、消防、衛生等部門與社區聯動共建機制,打造綜合減災、教育減災、公共衛生、地震減災、氣象減災、消防減災、科普減災、防汛減災、環保減災等9類主題社區,依托現有58家示范村和社區,打造“鄉村、城鄉、城區”三條示范線,形成特色示范品牌矩陣,有力有效提升綜合減災能力。
記者 鄒晨光 通訊員 張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