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城市主城區,相山區現有區屬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39所、學生36455人。以學校共同體建設改革為抓手,該區探索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著力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積極破解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成功入選今年公布的安徽省教育廳義務教育縣域校共體建設試點縣(市、區)名單。
全域規劃、分類試點。加強全區中小學校共體建設的布局設點和試點推進,制定《相山區校共體建設試點工作方案》,采用“1+N”共建型辦學模式,遴選區域內優質品牌學校或優質教育資源為核心學校先行試點,通過“大校聯小校”“強校聯弱校”“城鎮學校聯農村學校”等方式,已建成7個校共體,其中融合型校共體3個,分別是淮北市第二實驗小學校共體、淮北市第五實驗小學校共體、淮北市淮海路小學校共體;共建型校共體4個,其中省內外高校委托管理3個,分別是江蘇師范大學附屬相山實驗學校校共體、淮北師范大學附屬相山學校校共體、南京師范大學相山實驗小學校共體,省示范高中(淮北市第一中學)委托管理1個,即淮北市翠峰中學校共體。2025年秋季,將新組建9個校共體,其中融合型校共體3個,共建型校共體6個。
孵化溢出、破除壁壘。以跨區域校共體為媒介,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與長三角地區加強合作,通過引進省外優質教育資源建立分校、委托管理等形式開展合作辦學,新建南京師范大學相山實驗小學、江蘇師范大學附屬相山實驗學校,并與區域內學校組建校共體,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育優質學校。建立成員校成長溢出機制,充分發揮核心校輻射帶動作用,培育新優質資源孵化器和平臺,助力成員學校成長溢出、脫離重組,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完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出臺《關于推進教師“區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設立校共體總校長,探索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破解教育人事管理“僵化”、資源分布“固化”、發展動能“弱化”難題。
開放協同、均衡發展。賦予校共體一定人事自主權,完善各成員校競聘上崗、互派管理、人員(包括校長、副校長)雙向交流、互派教師輪崗交流制度,共建教師發展中心、課程建設中心、名校長名師工作室、骨干教師研修共同體,全方位開展發展性、捆綁式績效評估和動態質量監測,實現教師隊伍共育、優質資源共享、教學質量共進、考核評價共聯、社會效益共贏。建立區級教師發展中心,掛牌成立5個教研聯合體,推動全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記者 鄒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