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部署各領域各方面的改革。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要深刻理解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依然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還有許多卡點瓶頸需要破解。面對發展中的問題,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上推動解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開啟了全面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好淮北新征程。從淮北的實際來看,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淮北全力以赴推動改革創新,發展動能加速釋放。實施營商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出臺《創優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機制》《創優營商環境十條提升舉措》,聘任40名“營商環境體驗官”,營造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生態。城市綜合信用指數居全國第11位。多次召開企業家懇談會、企業家接待日活動,暢通政企對接渠道,擦亮滿“淮”誠意營商環境品牌。新政務服務中心完成整合搬遷,市企業服務中心掛牌成立,實現“只進一扇門,辦成所有事”。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組建市產投集團、糧食集團。綠金產業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新增新三板進層企業1家。持續深化林長制改革,林業碳票實現首發交易。高層次人才儲備金制度入選中國改革2023年度典型案例……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和影響力的改革創新成果,為淮北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動力、活力。
面對新一輪深化改革機遇,我市要進一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結合自身實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構建“五群十鏈”現代產業格局,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發揮政務服務中心作用,用好“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平臺,確保惠企政策快捷直達、精準滴灌;穩步推進機構改革;有序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支持淮北礦業、皖北煤電等省屬企業在淮布局新興產業和重大項目,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實踐地,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改革增動力、開放添活力”。正是改革釋放出的發展活力,使得今年淮北多項經濟指標回穩向好。改革不停頓,發展有活力。牢牢牽住經濟體制改革的“牛鼻子”,大膽試、大膽闖,深耕淮北這片改革沃土,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定能為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