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技術的發展進入“深水區”,我們需要的不是對取代的恐懼,而是要主動求變,擁抱技術,實現人與技術的雙向奔赴,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人。
近日,國網淮北供電公司的淮電萬小特人工智能實驗室聯合國網安徽電力法律部和紀委辦,正式推出“法律推理大模型-DeepSeek致敬版”與“紀檢推理大模型-DeepSeek致敬版”,成為全省首個在業務場景中應用推理大模型的國有企業。近些年,人工智能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工作場景。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也令不少人擔憂其會對就業、倫理道德等方面產生負面影響。事實上,人工智能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只有轉變觀念擁抱技術,才能讓其更好地服務于人。
人工智能可以提質增效,賦能發展。國網淮北供電公司淮電萬小特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左軍介紹,推出的“DeepSeek致敬版”應用到實際中,可以更好地實現降本、提質、增效。回顧科技發展歷程,從蒸汽機的誕生,到電力和核能的廣泛使用,再到如今數智技術的迅速崛起,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意味著人類能力實現了飛躍式提升。可以說,技術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與“升級”的核心力量。作為電力行業非電領域的人工智能業務場景應用,其對于我市其他行業擁抱新技術釋放生產力具有普遍適用性。
近年來,我市不斷培育壯大科技創新能力,讓人工智能賦能各行業發展。從加快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到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各領域不斷夯實人工智能基礎,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正如硬幣的兩面,人工智能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新問題。當技術的發展進入“深水區”,我們需要的不是對取代的恐懼,而是要主動求變,擁抱技術,實現人與技術的雙向奔赴,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人。
見習記者 陳倩